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道人橋 :在縣城東二十里。

沂州

弘仁橋 在州治南

新橋 在州城內西南隅。

駕虹橋 在州普照寺前。

壩東橋 在州城西北隅。

小河橋 在州北門外

常盛橋 在州南門外

沂河津木橋 在州東門外。

廣濟橋 在州西門外

祊河津木橋 在州北門外一里。

博濟橋 在州南五里

迎仙橋 在州北門外

青龍橋 在州南五十里。

七溝橋 在州北十里

湧溝橋 在州西南十里。

石埠橋 在州西二十里。

大石橋 在州西二十里。

城前橋 在州西二十里。

岑石橋 在州西二十里。

嶽濟橋 在州西南一百里。

陽明橋 在州西南一百里。

太西橋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

南橋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新河橋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棗溝堰 ,在州北三十里。

河灣橋 在州城南四十里。

洪溝橋 在州三重集西。

涑河橋 在州《三重集》。

洪石澎橋 在州西十五里。

郯城縣

迎恩橋 在縣城北門外。天啟七年六月十七日,沐水泛漲衝塌,將城垣河岸一並衝決,兩岸各開十餘步。至今城屢覆,官民受累。

通淮橋 在縣南門外,通宿遷大路。萬曆十一年,大水漲塌,知縣顏若愚重建,今廢。

平政橋 在縣西門外,通嶧縣大路。萬曆十四年,知縣趙蛟重修。

大橋 在縣西北六十里,跨池頭河。

新橋 ,在長城集西八里,邑人錦衣趙淮建。白挺橋 ,在長城西十里,亦趙淮建。

顏子橋 一在長城東三里,一在磨山集西。白馬河橋 在縣西五里。自沐水大勢西衝,橋之兩頭俱壞。每逢夏水泛漲,行人為阻,未能修整。

傾蓋橋 在縣北十里,跨白馬河,通沂州路,即「傾蓋亭」 處。

費縣

西陽橋 在縣西門外

澹臺橋 在縣西南關陽店。

鍾陽橋 在縣北門外

弦歌橋 在縣西南關陽村。

東義橋 在縣東一里溝。

通濟橋 在縣西陽橋西。

三里橋 在縣通濟橋西。

七里橋 在縣三里橋西。

青陽橋 在縣西二十里。

沂陽橋 在縣西,《地方集》西。

同石橋 在縣西六十里。

「《溫水上橋》、下橋 」 在縣西溫水鄉。

策馬橋 在縣西南五里。

逍遙橋 在縣南列里河北。

歌鳳橋 在縣東四十五里。

龍門橋 在縣北南石溝東南。

鐵橋 在縣北南石溝西頭。

里仁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黃沈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

高橋 在縣南八十里

坂橋 在縣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