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0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鉅澤之黃水,是二《濟》之流皆由鉅澤分也。今濟瀆之入海,惟大清河存其故道,荷水之入淮者,湮滅無存,而鉅澤之遺墟,南北巨匯幾數百里,則如故也。然濟之正瀆,則枯竭已久,不可指尋矣。

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嬴縣南。又東南,過奉高縣。西南,過博縣西北。又西南,過蛇丘縣南。又西南,過岡縣北 。注曰「汶水。」 又西,蛇水注之。水出岡縣。東北流,逕汶陽之田。又西南,逕鑄城西。又西,逕下讙城,入於汶水。蛇丘即今寧陽,岡縣即今岡城。

又西南過東平章縣南 。《注》曰:汶水又西過桃鄉縣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世以此為鄣城。今鄣城在東平境內。

又西南過無鹽縣南,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於濟 。《注》曰:「汶水自桃鄉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 其左二水雙流,西南至無鹽縣之郈鄉城南,又西南逕平陸縣故城北。應劭曰:「厥也」 ,今有厥亭。又西南逕危山南,世謂之龍山,東平王雲所祠處也。

按:齊有三汶:一出萊蕪原山,西流入濟,謂之「北汶」 ,即上文所述是也。一出朱虛縣小泰山,北逕龜山之陰,東流入淮。一出五女山,南流納堂阜水,又南會蒙陰水入沂。惟入濟者為大。

泗水出魯卞縣北山 。《注》曰:「卞縣南有姑蔑城,水出二邑之間,西逕郚城北也。」 北山即今陪尾山,卞城即今卞橋。

西南逕魯縣北 。《注》曰:「泗水至魯縣,分為二流,北為洙瀆,南則泗水。夫子教於洙泗之間,在城北二水之中。」

泗水自城北南逕魯城西南,合於沂水。沂水出尼丘山西北,平地發泉,逕魯縣故城南,又西注於泗水。泗水在曲阜城北,沂水在曲阜城南,與《水經》合,惟洙水在孔墓前,泗水在孔林後,而註云「洙北泗南」 ,與今不合。

「又西南,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漷水從東來注之。」 《註》曰:「漷水出東海,合鄉縣,西南流入邾。又逕魯國鄒山東南。又西南,逕蕃縣故城南。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又西,逕仲虺城北。又西至胡陸縣入於泗。瑕丘即今滋陽,邾城即今鄒縣。鄒山即今嶧山,蕃薛仲虺城皆在滕縣境內。胡陸即今魚臺,漷水即今沙河。」 其時泗水南流,故《漷水》注之。

泗水又南過平陽縣西,又南過高平,洸水從西北來流注之 。《註》曰:「所謂洸水者,洙水也。高平、平陽,皆在金鄉境內,洸水非今汶水所分之洸也。」

又南過方與縣東,荷水從西來注之 。《註》曰:「荷水與泗水合於湖陵縣西六十里穀庭城下,俗謂之黃水口。」 方與、穀庭,即今魚臺。

又屈東南,過湖陵縣南 。《註》曰:「泗水。」 又東,逕湖陵東城南,又左會南梁水。南梁水出蕃縣城北,西至胡陸入泗。自此以東,出境過沛縣、下邳,東南入淮。南梁水在今滕縣。

論曰:「汶之西,合於濟也,遮之而南,入於南旺;泗之南,合於淮也,遮之而西,入於天井。」 今所由與《經》異也。汶之支為洸,泗之合為沂,故今漕渠所資在汶、洸、沂、泗,河渠論之詳矣。

沂水出泰山蓋縣艾山 。《註》曰:「沂水又南與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陰,東流逕陽都縣,南流注沂水。」 艾山,一名臨樂山,在新泰縣北。

又南過瑯琊臨沂縣東。又南過開陽縣東 。《註》曰:「沂水逕臨沂縣故城東,有洛水注之。洛水出泰山南武縣,一曰武水。」 東流逕蒙山下。又東南逕顓臾城北。又東南逕費縣故城南。又東南逕祊城南流注於沂。臨沂即今沂州。開陽在沂州境內,古瑯琊郡治焉。武水疑即今武河也。又南過襄賁縣東,屈從縣南西流。又屈南過郯縣西,又南過下邳縣,西南入於泗 。《註》曰:「沂水至下邳,分為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注謂之小沂水。」

按:此沂水乃《禹貢》「沂沭既導」 之沂,非曲阜城南浴沂之沂也。泗水既從濟寧入漕,而沂水挾泇、武、祊、浚諸水,至邳州入於河水,蓋即故泗水南流道矣。

洙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山。西南至卞縣,入於泗。《注》曰:「洙水西南流於卞城西。泗水亂流,至魯縣東北,分為二水。西北流,逕孔里。又南逕瑕丘城東,而南入石門。」 又西南,逕南平陽縣。又南,洸水注之。洸水出東平上,受汶水於岡縣西闡亭。西南流,逕盛鄉城,又南逕寧陽縣故城西。又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