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滷水 在縣。發源貓兒石下,為鄭家河。由縣南繞西北至木頭河入龍潭。《水經注》云:「滷水出自漢之新郪者」 是也。

聖人潭 在縣南五十里。

九姑潭 在縣南六十里。相傳兵亂,九女同投入水,故名。

石潭 在縣西五十里。相傳有龍就山為潭,至今淵泓澄徹。

太子灘 在縣北三十里。俗傳有太子自崖捨身投河,故名。

太湖 在縣北四十里,周五里,上有龍王廟。秔陂湖 在縣東北六十里,長五里,內有龍洞。溫泉 ,在商城縣西南三十里,冬夏沸熱,昔人以石甃為池凡四,第一池甚熱,不可浴,至三四池方溫和。凡瘡瘍等疾,濯之即愈。

信陽州

義陽山 在信陽州城東。昔名「武山」 ,後依山立義陽郡,因名。舊有義陽書院,今為郵亭。

鐘山 在州東南十八里。隋時因山名縣。龜山 ,在州東南五里,上有土隴,縱橫有文,首足昂伏,儼如巨龜。

震雷山 在州東二十里。上有二石沼,水無增減,人或以石投下,則劃然作聲,如雷震然。相傳有龍潛於內。

劈破山 在州東南十里。兩山相峙,狀如刀劈,故名。

石城山 在州南七十里。《史記》:「魏攻冥阨。」 《晉書》:「石季龍將夔安陷義陽,進圖石城」 ,即此。又《水經注》云:溮水出石城。

麒麟山 在州東南三十里,以形得名。眾山環抱,俗呼「關兒口山。」

靈山 ,在州東南六十里。

釜山 在州南六十里。山勢連環約五十里,狀如覆釜,《方輿勝覽》所載「釜山」 者,即此。魏辛祥曾於此夜襲胡武城。

士雅山 ,在州南六十里。晉祖逖嘗避兵淮西,即此。

雞翅山 在州南七十里。一名「雞頭山。」 上有怪石,名「雞公石。」 傍有泉,名雞公泉。

賢首山 在州西南七里。峰巒秀麗,蜿蜒數里,上有梵宮石洞,為州人游賞勝地。或云前代有賢人隱此,故又名「賢隱山。」

響山 在州東十五里。履之有聲如鼓。

堅山 在州西五十里。高聳如削,又名尖山。觀音山 在州西七十里。上有石龕,肖觀音像。峴山 在州東南七十里。魏攻義陽,梁曹景宗鑿峴山以救,即此。

天目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形勢高峻,下有白龍潭,即名港河源也。

華山 ,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春多緋桃穠李,絢麗可觀。

卓斧山 在州北五十里。《寰宇記》云:「上有寺,下有潭。」

筆架山 ,在州東南三十里。狀若筆架。

萬善山 在州南五十里。眾山競秀,一水環流,上有普濟寺。

龍爬山 在州南五十里。有二石龍,一升一降,故名。上有龍華寺。

紫雲山 在州南五十里,上有龍旋寺。

明月山 在州南六十里。月映山峰,光芒射人,上有「金華寺。」

秀峰山 在州西南十里。山峰圓秀,狀若聯珠。臘梅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山嶺多梅,故名。董峰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峰巒峻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龍潭。

四望山 在州西六十里,上有雲臺觀,下有明山寺。

七盤山 在州西六十里,七峰相峙。

三角山 在州西五十里。高峰插雲,狀如鼎足。大滴水崖 在州西五十里,懸流如噴雪。小滴水崖 在州西南六十里,俗名「潭溝。」 拖刀嶺 在州南二十里。

走馬嶺 在州東五十里。

烏龍洞 ,在震雷山東。其中深邃,風過有聲如雷。

淮水 ,在州北四十五里。

明河 在州北九十里。一曰「明港河。」 源出天目山,東流入淮。

洋河 在州東北七十里。一名「旴河」 ,東流入淮。溮河 ,在州南四十里。源出隨州黃土山,流抱州城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