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臨淮城 ,在真陽縣南八十里,「朱家店」 即其故址。

固城 ,在真陽縣東北七十里,漢建。

白狗城 ,在真陽縣東南。梁為白狗堆,戍兵於此,時稱「重鎮。」

晾馬臺 在真陽縣東七十里,臺上有「古井,臺下有蓮花池。」

黃憲故宅 在真陽縣舊縣治。明孫繼皋有碑記,今廢。

古黃國 ,在光州。《一統志》云:「在定城廢縣西一十二里。」

弋陽城 在光州。《地形志》云:「弋陽在定城縣」 ,即今州南城。

滑城 ,在光州城西北十五里,世傳為光之舊城。

東龍門 在光州城西南二十里。

西龍門 在光州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弋陽臺 在光州城西二里。

霸王臺 在光州城東四十里。

鎮淮樓 在光州潢橋門上,宋建,今廢。

籌邊樓 在光州城上,宋建,今廢。

愚閣 在光州學東南圃內,宋盛度建,今廢。「石田山房 」 在光州。馬祖常少時服田所居,自為《記》與《圖》。

小圃 在光州,亦馬祖常所築,有《記》。

凌室 在光州城北門外,張明復有記。

歸鴈亭 在光州西滑城內,宋歐陽修有詩「雲坳亭 」 ,在光州城南。

春申君宅 即今光州治。按:《史記》:「楚封黃歇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 ,故有宅在此。又州東三里河北有春申君丹爐。

漆井 在光州治後,純漆壘成,極清徹,世傳「為春申君宅」 ,中井至今不堙。

茹由故城 ,在光山縣南六十里,晉所置縣。黃川故城 ,在光山縣。舊為縣。梁

仙居廢縣 在光山縣,本梁、宋安縣,隋廢。唐初復置,改名仙居。

西陽慶縣 ,在光山縣西二十里。漢置,屬江夏郡,晉為弋陽郡治。

天子城 ,在光山縣東十里。城臨官渡河,漢光武夜過,屯兵於此,故名。

臥龍臺 在光山縣西龍臺里。上有龍池,禱雨輒應。

「讀書堂 」 在光山縣南四十里淨居山。宋蘇軾謫黃州嘗寓此,遺址尚存。

釣魚臺 在光山縣南龍山雙河口。

煙水堂 在光山縣治西。宋張徹有詩。

元狀元龔友福故宅 ,在光山縣東門外。「司馬井 」 在光山縣學內,以宋司馬光生此,因名,上有亭。

天塘坂 在光山縣,元馬祖常有詩。「蓼城 」 ,在固始縣東北。

期思城 ,在固始縣西北七十里。漢封賁赫為期思侯於此。

澮州城 在固始縣北,後周置。

寢丘 在固始縣。《史記滑稽傳》註:「即今固始縣地,為孫叔敖子僑之封邑,前有姤谷,後有戾丘。」 蓼潭 在固始縣。《漢志》「蓼潭在決澮之間。宋劉勔擊龐孟虯於此。」 張果潭 在固始縣西棗林岡古城下。

金波池 在固始縣東城下。世傳漢王追項羽至此飲馬。

白龍池 ,在固始縣大山上,時有蜃氣成人馬樓臺狀,禱雨輒應。

霸王臺 在固始縣西九里。世傳項羽與漢高祖相拒築此,遺址尚存。

會景閣 在固始縣僊居鎮內,宋建,今廢。漆井 在固始縣。前世傳漢高祖追項羽至此駐兵,因水有滷,用漆布之,使不通鹼,見《一統志》。古息國 ,在息縣西南十五里。

安陽故城 ,在息縣西南十里,漢所置縣。白公城 ,在息縣西南七里,內有楚太子建廟。褒信廢縣 ,在息縣東北七十里,即褒信鎮。長陵舊縣 ,在息縣東北八十里。

翫花樓 在息縣。春秋時息侯所建,基址尚存。廣豐亭 在息縣東廣豐坡內。宋治平四年都官員外郎張公建。

珉玉坑 在息縣西北。舊出珉玉,其色潔白,堪為器。隋時置官採之,唐時為淮水所沒。唐開元中,淮水東移坑重出,今復沒於淮。

殷城廢縣 在商城縣西。劉宋置褒信縣,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