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旌善亭」 在譙樓之南,「申明亭」 在旌善之次。縣獄在捕衙之前。建「欽恤」 廳三間,「畫一祠」 一間。典史衙 在幕廳西。前廳三間,正屋三間,東西廈六間。

察院 在縣治左。廨宇久圮,林令葺之,顏厥堂以《咨周》,即舊分司也。

淳化縣治 。宋淳化中建在北門內西。明洪武六年,知縣楚桓移置今處。中為縣堂,左贊政廳,右酇侯、土地、馬神祠。嘉靖三十二年,知縣郭儒移置儀門外。隆慶四年,知縣湯浙修改迎祥祠。堂東西為六房,為庫房,前儀門,中戒石亭。堂後知縣宅,西為吏舍,為馬廄。吏隱堂舊在堂西。宋宣和七年,知縣張安祖建,有碑。旌「善亭」 、「申明亭」 始建縣治西北,明嘉靖三年易為民居,後徙儀門南,今又移北。

縣丞署 在知縣宅西

典史署 在知縣宅東

布政分司署 在縣治東。

按察分司署 在縣治東南。

西安行府 在縣治東北。

陰陽學  、醫學 舊在縣儀門內,今移北地。僧會司 在北關外《壽峰寺》。

道會司 在南關外昊天觀,今名「保真觀。」 預備倉 在縣治內西。

養濟院 舊在縣西北,後移縣儀門內。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李梁改移城南門內。隆慶四年,署縣事童思善改北門外邑厲壇旁。

長武縣治 在城內西北,即邠州同知署。明萬曆十一年,知縣梁道凝建為縣治,「制作周備。庚辰被燬後,陸續修備。」 大堂舊五間,今三間;知縣武振建。捲棚舊三間,今一間。知縣趙亮建儀門三間,糧房三間,知縣陳所抱建土地祠三間,寅賓館三間。鼓樓舊三間,今一間;二堂三間,大樓五間,「俱知縣武振建。」 西書房五間,知縣張純儒建六房一十六間,民快房三間:俱知縣陳所抱建「皂隸」 房二間。庫房被焚,今無。

捕衙署 舊三間,今一間,內六間。

「大察院 」 被焚,今建西營房。

西察院 被焚

布政司行署 被焚,今建關帝廟。

東倉 被焚,今建南營房。

預備倉 舊在倉巷,今在縣內東偏。知縣陳所抱建。

察院 ,係張克雋住房。雋以軍門劄委為「守城紅旗」 ,遂招納無籍,以張牙爪,把持官長,凌辱紳衿。後公訐其惡,不能肆,復緣事被逮。房入官為察院。大房三間,皂隸房六間,書房六間,樓五間,廚房三間,大門二間。

陰陽學 被焚

醫學 被焚,今建南營房。

窯店巡檢司 ,在縣西三十里。舊係宜祿,明萬曆十年改。

養濟院 ,舊焚,今三間,知縣陳所抱建。

潼關衛署 在城東北。明洪武元年,千戶劉通建。成化六年,守備魏贇重修。萬曆十七年,潼水淹沒。今廢。鐘鼓樓在麒麟山上。

經歷司署 在衛治西

巡檢司 三,一在大慶關,一在風陵渡,一在永樂鎮。

陰陽學 在衛治西

醫學 在衛治西

僧綱司 在衛治東,關王廟。

道紀司 ,在衛治東玉皇觀。

衛倉 在衛治西南

預備倉 在衛治東南

雜造局 在衛治南

東察院 在衛治東。明嘉靖十七年建,後焚燬。西察院 在衛治西,為賊焚燬。

兵巡道衙 在衛治西

撫民廳衙 在衛治東,即「東察院」 廢址重建。右千戶所 與中千戶所近。

中千戶所 在衛治西

大慶關巡檢司 在城北六十里。

養濟院 在西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