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卷目錄

 西安府部彙考十

  西安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職方典第五百卷

西安府部彙考十

西安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長安、咸寧二縣附郭。

西安府儒學 在府治東南,宋、元舊址。明成化九年,巡撫馬文升重建,大學士商輅《記》。

皇清順治,提學副使田厥茂重修,有《記》。長安咸寧,因

附郭:每逄春秋二丁,統祭於此。啟聖祠在廟之東隅。名宦祠在廟二門外。鄉賢祠並在廟二門外。

貢院 在府治西。明景泰間,左布政使許資奏建叚炅,有《增修貢院碑記》。正學祠 舊在正學書院。明萬曆初毀,後督學許孚遠重修。後復廢於兵火。

皇清初,提學田厥茂改建府學。尊經閣下。康熙二年

移祀關中書院

歷代名臣祠 舊在正學書院,田厥茂改建於學宮,今移於關中書院。

道統祠 舊在貢院西隅,今移於關中書院。正學書院 在府治西南,明弘治間,提學副使楊一清建,大學士李東陽《記》。

關中書院 在府東南。明萬曆三十七年,左布政汪可受、按察李天麟、參政熊占祥、閔洪學,副使陳《宇叚》、猷顯等為馮恭定講學建。歲久傾圮,僅存遺跡。

皇清康熙二年,尚書賈漢復開拓重建。

長安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即今分守道署。至成化九年,巡撫馬文升徙於府學西,為大門、儀門各三楹。《博文》《約禮》二齋。旁為「號舍」 、敬一,亭三楹,築天梯於面。城垣曰「雲路。」 泮池舊在大門外。

皇清初,訓導張弘業移鑿於儀門內,井建,《春風化雨》。

坊於池之上,明倫堂三楹,科舉題名在堂東,教諭、訓導宅俱在學後。

社學 在縣治西北。明萬曆時,毀金天寺建。咸寧縣儒學 ,在縣治西。明成化年,提學伍福徙府學東,知府余子俊修葺。嘉靖年,知府李文極復修。萬曆十三年,邑大夫李生芳重修。十八年,知縣李得中因其故址,重加修整。大門三楹,二門同。東博文齋,西「約禮齋」 ,各三楹,東西各列號房,凡十七楹。堂後設敬一亭。萬曆戊午鄉試,榜發咸寧,脫左布政使高第作「培風脈」 ,於二門外建磚塔,城頭巽位置魁星樓,蒙宰王紹徽記。厥後數罹兵燹,宮牆傾圮。

皇清順治十二年,邑令余國柱捐俸庀材,紳衿各輸。

貲助工,而《堂序》為之一新,邑人韓文鏡「記。」 康熙三年,知縣黃家鼎捐俸重修,有《記》。明倫堂五楹。教諭宅在敬一亭東。訓導宅在教諭宅後。魯齋書院 舊在縣治東。元延祐中為儒臣許衡建。今廢。

學田 按院學租地一頃二十九畝五分零,租,每年夏徵小麥三十四石八斗八升三合,秋穀同。學院學租地六頃四畝七分零,租,每年夏徵小麥一百二石五斗四升三合,秋穀同。

外州縣

咸陽縣儒學 在縣治西。明洪武間縣丞孔文郁建。天順二年知縣賈任重修。博文齋五楹,今圮。約禮齋五楹。泮池、大成殿五楹,東廡、西廡。櫺星門、戟門三楹、明倫堂三楹,今廢。啟聖祠在大殿西。尊經閣五楹,在舊城址上。文昌閣在啟聖祠前。名宦祠在戟門左。鄉賢祠在戟門右。教諭宅在明倫堂西。訓導宅二在教諭宅左右,今圮。學田 。提學道原置學田三十畝,因渭水崩,實在地七畝,夏租小麥一石四斗,秋租粟穀二石八斗。充發學田一十七畝零,夏租小麥三石四斗四升,秋租粟穀四石。以上共地二十四畝二分,小麥七石八斗四升,粟穀一十二石八斗。興平縣儒學 在縣治西。明洪武時知縣沈訥建,成化時知縣王琮修。弘治時,知縣朱瑄建後號。正德時,知縣李應陽改教官宅,增講堂。嘉靖時,知縣郭孔完又修。前為麟郊、鳳藪坊,章評書為櫺星門。廟門左為儒學門,大成殿,左右兩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