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里

東南到長沙府三百八十里。

東北到灃州安鄉縣,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到辰州府沅陵縣三百八十里。

西北到澧州慈利縣,三百六十里。

自府治至

京師六千二百一十里

東西廣四百八十五里,南北袤三百一十里。《武陵縣》。

東至龍陽縣宣布鋪界,四十五里。

南至安化縣燕子洞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桃源縣高吾鋪界三十五里。

北至澧州鰲山鋪界九十里。

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桃源縣

東至武陵縣高吾山界,五十五里。

南至安化縣仙池山界,一百里。

西至沅陵縣官莊界一百九十里。

北至石門縣洞溪界,一百二十里。

東西廣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龍陽縣》:

東至華容縣古樓界,二百一十里。

南至益陽縣牛鼻鋪九十里。

西至武陵縣河婆界,四十里。

北至武陵縣陽城村分水界,一百二十里。《沅江縣》。

東至湘陰縣畝口界,七十里。

南至益陽縣羊角界,九十里。

西至龍陽縣南疆鋪界,四十里。

北至本縣赤山嶺界,五十里。

形勝附

本府。武陵縣附郭。

《蜚英學記》:「洞花水芷,各有德色。」

《武陵集》「山林蓊鬱,多可獵之獸;湖水濬闊,多可漁之魚。」

宋袁申儒《三亭記》:「沅水演迤,陽山雄峙。」

《宋史地理志》:「旁通溪洞。」

《方輿勝覽》。「南楚上游」 ,「重湖舊壤。」

《元志》:「荊渚唇齒。」

舊《志》:「左抱洞庭之險,右控五溪之要。」

《古詩》:「水迴青嶂合,雲度綠溪陰。」

「武山」 為常武天關,「枉山」 為「捍門華表。」

德山「矙江近城,風回波細,飛帆去艫,舒徐上下。」 武陵在洞庭之北,五溪之東,陽山之麓,土壤饒沃,民俗淳龐。南楚上游,故郢裔邑。

吳蜀楚粵之會

「流祉發祥」 ,日月大異。

湖山饒衍

桃源縣

晉陶潛《桃花源記》:「良田美池,阡陌交通。」

唐李白《尋桃源記》:「三十六天別為一天。」

《廣記》:「三十五洞白馬浪光之天。」

《舊志》:大江環帶,群峰拱列。高吾峙其東,仙池界其南,安陽障其西,浮山踞其北。

龍陽縣

袁申《儒書館記》滄浪:「山與水秀,可以挹奇可以發,華可以茹。」

納加臺,《墨池亭記》:「金牛居南,芷江在北,東望武口,西望陽山。」

面安益千峰之翠,帶湖湘諸派之流。

為荊襄之唇齒,通雲貴之門戶。

隆阜迤坡昂藏聳伏

沅江縣

居鄂岳之上流,分洞庭之右㲼。瓊堤拱其南,沙浦俯其東。石溪環其西,赤山護其北。

常德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漢書》:「楚地,翼、軫分野。」 按《星經》,「翼二十二星,凡十九度;軫四星,凡十七度。」 陳卓云:「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楚之分野。」 張宿止十七度。蔡邕言起張十二度,費直亦言起張十二度,此蓋指全楚分野而言。今江西、廣西皆屬翼、軫,古亦楚地也。《晉天文志》謂桂陽入軫六度,武陵入軫十度,零陵入軫十一度,其析麗頗詳。《玉海》又云「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