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嚙堤為甚。明萬曆間,因建石櫃于上,修置迴峰寺,以捍渀淜之險。

東田堤 :在府治東十五里。

長江堤 :在府治東二十里。

皂角堤 :在府治東三十里。

屠家堤 在府治東五里,濱於大江。攷《楚志圖經》,江水泛冒,橫束洞庭,辰沅諸水,靡所注洩,則逆而陸沉泛漲,稱曰讓水,俗名坐河。水彌月不消,為患猶劇。故吾郡治城上下,議築隄防,所關不小也。

宿郎堰堤 在府治東九十里。週圍九十七里一百八十步。捍禦湖水,保障江陂。廣德二村居民於其中耕種,知府歐陽恂、方任「增修之。後因年久堤圮,洞庭巨浪衝激成淵,屢議修築,徒費財力耳。至今廢弛,不能復修。」

古蓴陂 在府治西北十五里。唐刺史史璡增修,溉田甚溥,至今賴之。

槎陂 在府治東北三十五里。唐崔嗣業修此以灌田,後廢。大曆中,剌史常夏卿復治,溉田千餘頃。

放鶴陂 在府治東北八十里。梁崔穆於此羅雙鶴,因放之。後鶴唅璧一雙送穆庭中,故名。歲久湮塞。唐崔嗣業復之,又號「崔陂。」

津石陂 在府治北一百九十里。唐聖曆初,崔嗣業開,後李翱、溫造皆修之,灌田九百餘頃。箬陂 在府治北三十里。法師恆一開,建講堂。高陂 在府治南二十里。

官陂 :在府治西二十里。

洩陂 :在府治北六十里。

進陽陂 :在府治北二十五里。內有宋儒朱沛國墓。

江陂 :在府治東北九十里。

梅陂 :在府治北四十里。

黃陂 在府治北八十里,郡人石鯨居之。楊陵陂 在府治南五十里。

赤塘陂 :在府治南五里。

泥塘陂 :在府治南三十五里。

東田陂 :在府治東三十里。

西洋陂 :在府治北五十里。有九十九㲼,灌田千頃。

大蠟陂 :在府治東北八十里。

牛牯陂 在府治東北八十里,可灌田千頃餘。永泰渠 在府治萬金村,唐光宅中,刺史胡處立開以通漕,且為火備。按《一統志》,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刺史李璡增修,引注白馬湖及永泰渠,溉田千餘頃。

右史渠 在府治萬金村。本名「後鄉渠」 ,一名「石英渠。」 唐刺史溫造以起居舍人出知朗州,開此可灌田二千頃。郡人德之,故名。

考功堰 在府治東北九十里。一名「樊陂。」 後漢樊重隱此,有田數千頃,歲收糓萬斛。唐考功員外郎李翱開廣以溉田,民利之,故名。

里田堰 有二,在府治北八十里。

小塘堰 :在府治東北一百二十里。

桃源縣

「上方積水陂塘 」 九處:

「下方積水陂塘 」 八處:

高都村「《積水》陂塘 」 十二處。

水田村《積水》陂塘 十二處。

莫溪東村「積水」 陂塘 十二處。

大安村「《積水》陂塘 」 十二處。

香山村「《積水》陂塘 」 十二處。

《土東》村「積水」 陂塘 十處。

東七里村「積水」 陂塘 十處。

白石村《積水》陂塘 十處。

黃沙村《積水》陂塘 十處。

延口村《積水》陂塘 十處。

大田村《積水》陂塘 十處。

沙羅村《積水》陂塘 十處。

西東村《積水》陂塘 十四處。

「䳕鳩村《積水》陂塘 」 十四處。「莫林」 村《積水》陂塘 十五處。

上七里村《積水》陂塘 十五處。

「下蘇村《積水》陂塘 」 十五處。

後眷村「《積水》陂塘 」 十五處。

「夾洲村《積水》陂塘 」 十五處。

「新安村《積水》陂塘 」 十五處。

杜青村《積水》陂塘 十七處。

高橋村「積水陂塘 」 二十二處。

大龍寶栫 在縣南三十里。

小龍寶栫 在縣南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