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當江栫 在縣南五里。《大江》。

直容栫 在縣南五里

新直容栫 在縣趙家洲旁。

偏栫 去趙家洲二里許。

車家栫 在縣東十里

吳家栫 在縣東十五里。

楊洲栫 在縣東三十里。

賽龍寶栫 又名「麻繩」 ,在縣南四十里。

磨房栫 在縣東六十里。

左家栫 在縣東八十里。

侯家栫 在縣南六里

越子栫 在縣南二里

竹根㲼栫 在縣南二十里。《雞公》栫 在縣南二十五里。

白林栫 在縣南三十里。

馬觀栫 在縣南五十里。

清江浦栫 在縣南四十里。

羊兒繳栫 在縣南五十五里。

龍陽縣

大圍堤 在縣北。週迴三萬五千八百餘丈,一百二十里。上接沅、辰諸溪洞水,下濱洞庭大湖,龍陽秋糧五千有奇。武陵亦係三角,內有水涽七座,以洩積聚之流。自明正統十一年縣丞王斌、成化十一年知縣周泰修。弘治十五年大水衝決,知府李煜重修。正德間大水,民逋負租稅,悉皆逃竄。巡撫秦金出榜招撫,檄行縣賑濟,蠲免所負,仍諉教諭楊文升督工修築,民淂漸次復業。十三年堤決,知府歐陽恂復修,十五年方任補緝。嘉靖十三年,大水又圮,知縣薛炳委省祭官彭勝紀修築三千餘丈,舊址務培而堅,改作務崇而厚。三十三年復決,知府黃日敬委省祭官鄧廣琥踵前修葺。隆慶四年,大水浮於堤,分巡道曹棟、知府葉應春加高幫厚。嗣後撫院題請設有專官,府同兼理水利,縣丞專委堤工,頻年衝決修補。至明天啟元年,大水堤決,兩道馮時可、蔡復一,專委同知錢夢松身親督修。裁定堤身高三丈五尺,堤址闊七丈,堤面廣一丈,條畫精詳。用四縣所積預備倉穀若干石,重整涽口,築石磯三座。其修築條陳甚備。

皇清順治八年,地名「武陵」劉家墓,洪水衝決二百丈。

堤總陳鳳來督修。龍陽地名龔姬堰,衝決患口一百丈,堤總鄒光祖、鄧羅元修築。地名「濠注湖」 ,衝決患口八十丈,堤總王太初修築。順治十年,劉家墓舊口復決一百丈,陳鳳來復修築。十二年,堅修鼎新車輪湣一座,堤總鄒光祖、梅輝春督修。鼎新修建「詹湖湣」 一座,湣總周德元督修。十五年,龍陽地名簡謝堰,衝決一百五十丈。鄒光祖、梅輝春修築。地名「墨斗灣」 ,衝決五十丈。鄒、梅二堤總修築。十八年,地名「王家老」 ,復決患口七十丈,堤正陳學堯督修。康熙二年,大水衝決堤塍一十八處,共計一千二百丈。地名鵝公灣、野貓吼、上西窯、下西窯、蔡家潭、五家湣、楊神灣二處。歐陽涽、柳家潭、楊四廟、蘇家越、劉家墓、潭家畔,公安廟渡口畔二處,孔家湣週迴一百二十里,洗爛兇陡井平堤五十丈,龍陽督工縣丞戴時昌,武陵督工縣丞夏日瑚,專董堤正鄒光祖、梅春輝、周希德、陳學堯,堤總鄧王清,堤長鄧用之、石勝宗、熊彩、黃毛劉等,龍陽里排七村,武陵高磧一村,所係匪小,故詳記之。

蕭公大堤 在縣東十五里。嘉靖十三年大水,知縣薛炳重修。

小汎洲堤 在縣西二十五里。周圍四十丈,內有業塘湣二座。正德十三年修。嘉靖十三年大水,知縣薛炳重修。

大汎洲堤 在縣西四十里。週圍一千八百六十餘丈,內有江西「金釵」 等湣四座。明正德十二年修。嘉靖十三年大水,知縣薛炳重修。

灰步堤 在縣東十五里。週圍三千一百餘丈,內有「范陽湣」 一座。正德十三年修。

李八堤 在縣北二十五里。周圍二千八百餘丈,內有水湣二座。嘉靖十三年,知縣薛炳重修。南港堤 在縣北四十里。週圍五千七百五十餘丈,內有水湣二座。以上俱正德十二年本府委楊文升修。

保安堤 在縣北五十里,週圍三千五百三十餘丈,水湣一座。

南城堤 在縣東南半里。

河洪堤 在縣西一里

陡門堤 在縣西三里。明萬曆間,知縣夏之時重築。

股堤 在縣東南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