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目錄

 辰州府部彙考五

  辰州府溪峒苗蠻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

辰州府部彙考五

辰州府溪峒苗蠻考一

宣王五年秋八月,方叔帥師伐荊蠻。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搜神記》,「高辛氏有老婦人,居於王宮,得耳疾,歷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後,置以瓠蘺,覆之以盤,俄爾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 ,遂畜之。時戎吳強盛,數侵邊境,遣將征討,不能擒勝,乃募天下有能得吳將軍首者,妻以女瓠,犬俄銜人頭詣闕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欲報之,事未知所宜,女請行,帝不得已,以女妻之。犬負女入山石室中,三年生六男六女,衣服褊褼,言語侏𠌯,飲食蹲踞,好山惡都王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號曰蠻夷。蠻夷者,外癡內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賈販,無關繻符傳,租稅之賦,有邑君長,皆賜印綬,冠用獺皮,取其遊食於水,今即梁、漢、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是也。用糝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盤瓠,其俗至今,故世稱「赤髀橫裙,盤瓠子孫。」

平王 年,晉文侯擊蠻人,破之。

按《竹書紀年》不載 。按《後漢書南蠻傳》:「平王東遷,蠻遂侵暴上國。晉文侯輔政,乃率蔡共侯擊破之。」

桓王二十一年,蠻與羅子共敗楚師。

按《竹書紀年》不載 。按《史記·武陵蠻傳》:「楚武王時,蠻與羅子共敗楚師,殺其將屈瑕。」

莊王 年,蠻與恭王合兵擊晉。

按《竹書紀年》不載 。按《後漢書南蠻傳》:「莊王初立,民饑兵弱,復為所寇。楚師既振,然後乃服,自是遂屬於楚。」 鄢陵之役,蠻與恭王合兵擊晉。赧王 年,秦伐楚,置黔中郡。

按《竹書紀年》不載 。按《後漢書·南蠻傳》:「吳起相悼王,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蠻夷,始置黔中郡。」

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縣西。

後漢

世祖建武二十三年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於江夏。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按《南蠻傳》,「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歎。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餘姓悉沉,唯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餘日,廩君思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歲一出,義賦千八百錢。其民戶出幪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漢興,南郡太守靳疆請一依秦時故事。至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始反叛,寇掠百姓,遣武威將軍劉尚將萬餘人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餘口置江夏界中,今沔中蠻是也。注:《荊州圖》曰:「副夷縣西有溫泉,古老相傳,此泉原出鹽,於今水有鹽氣。縣西一獨山有石穴,有二大石並立穴中,相去可一丈,俗名為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盛弘之《荊州記》曰:「昔廩君浮夷水,射鹽神於陽石之上。」按今施州清江縣水,一名鹽水,源出清江縣四都亭山。《水經》云:夷水巴郡魚復縣注云:「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澄清,因名清江也。《代本》曰:「廩君使人操青縷以遺鹽神曰:『嬰此即相宜。云與女俱生,宜將去』。」鹽神受縷而嬰之。廩君即立陽石上,應青縷而射之,中鹽神,鹽神死,天乃大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