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王》名渭,字得臣,宋時敕封,至今顯應歷代有司致祀,俗呼「周五郎。」

冨川縣《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郊。

社稷壇 在西郊

厲壇 在北郊

城隍廟 :在東門內,朔朢拜謁。廟止神堂一座。新官蒞任,宿齋於報恩寺,殊非儀制。萬曆三十八年,張侯文燿廣創「宿齊所」 三間。

旗纛廟 在城北。春祭用「驚蟄、秋祭用霜降」 ,武官行禮。

漢壽亭侯廟 與旗纛廟並。

福神廟 在南郭,甚著《顯應》。

真武廟 在北郭外

土神廟 在分司左。相傳李靖之子較獵於長標嶺,遇一老嫗,授以青驄二匹,水二盞,因此上昇。其神常顯於冨川,故土人立祠祀之,有禱輒應。

太尉廟 在縣北秀峰,祀宋欽州知州毛炳。李王廟 在長標嶺。

龍母廟 在柳家源。遇旱祈雨輒應,屢驗。《賀縣》。

山川壇 舊在城外西,嘉靖三十五年,縣丞石汝礪改建南門外,舊基尚存。

社稷壇 :在城外北。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三祭。

城隍廟 :在西門內。年久傾頹,大門、中殿俱棟折榱崩,神像淋漓。康熙十年,縣令何標暨典史張鳳裔捐俸修復。另建兩廡及後殿。

荔浦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郊外,其制與「社稷壇」 相類。

社稷壇 在縣西郊外,其制壇而不屋。

邑厲壇 在縣北郊小教場右。

城隍廟 在縣城外南濱江,乃舊縣地。明天順五年,縣令伍繪創造。卑隘淺陋,不類神祠。萬曆十二年,始為鼎新改豎。外為山門,門匾「廟額。」 內為中門,由甬道而上為月臺。臺上為正堂三間,東西兩廊各六間,廟貌稍覺尊嚴。

關王廟 一在城外西關,為舊廟。一在城南儒學側。宋紹興間,有曹成犯順,邑人請於神,頃刻驟雨,水溢兩岸,賊遂不得渡江,但聞空中風聲鶴唳,如有神助,賊遂遁去。明隆慶壬申,大征朦朧,三峒兵備道金某監軍,夜夢神助,遂大捷。班師為立新廟,每歲以五月三十日致祭。

皇清知縣孫錢周重建。

莫王廟 在永蘇里。按:莫王本永安州人,杜姓,一歲父死,隨母嫁荔浦。莫姓者,因姓莫。自幼持齋,遇神授以異術。唐貞觀八年正月十六日得道羽化。後顯神通,常素衣白馬,披髮仗劍,行村落中,鄉人遂塑像立祠祀焉。時有赴選監生周某,佩王圖像達京師,適流賊犯順,遣將討弗克。唐太宗親自督戰,見一人素衣白馬,披髮仗劍,上下陣中,遂大捷。後畫圖旁求其人,周生負圖以獻,如所見空中人。太宗賜敕封「南朝助國莫王」 ,建廟每歲正月十六日致祭,今仍之。

修仁縣

山川壇 在城南城外

社稷壇 在縣北城外

厲壇 在縣北城外,成化二十年建。

城隍廟 在縣左。康熙四年,知縣李子實重修。關帝廟 在縣西城外,萬曆十三年建。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李子實重修。

莫王廟 「在西城外,成化二十年建。」

尚書廟 :在城外半里。

順應廟 在蘇山上

盤古廟 在古峒後。成化二十年建,今廢。按《通志》:在謝村後山。

地松廟 在謝村山內。廟下有龍潭,遇旱祈雨,至潭取水即應。永樂四年建,康熙五年鄉民重修。

昭平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境內。

社稷壇 在縣北

「邑厲壇 」 :每歲三祭。

城隍廟 䂓模狹隘,歲久傾頹。知縣何壽愷蒞任行香,慘然於神之怨恫也。捐資興作,改門東向為南。由大門、二門而進,為正殿三間聿修;廟貌、神像,煥然一新。

三烈祠 在縣東岸。三烈者,楚雄令劉時舉庶母張氏、郭氏、洎女兄辰秀也。遇賊不辱,同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