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安州

東至昭平縣界五十里

西至修仁縣界九十里

南至藤縣界,三百一十里。

北至荔浦縣界八十里

自本州至府一百一十里。

形勝附          一統志

府總

《昭潭志》:「居蒼梧、始安之間,與清湘、九疑犬牙相制。自靜江至梧,灘瀧三百六十所,至昭而中分。由昭上至靜江,不甚險惡。由昭而下至蒼,輒多銳石,灘高而水激。」

《裴氏記》:「自九疑之南,崇山峻嶺,高排霄漢,綿亙數百里,山清水秀,此則賀之境也。」

《郡志》環以縈密群山,匯以灕、樂二水,喉襟嶺表,此則平樂之勝也。

平樂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平樂府,《禹貢》荊州之域。其星當鶉尾、翼、軫分野。風氣多熱少寒,草樹秋杪而不凋,花卉冬初而見艷。地界五嶺之間,峰巒迴合,山林水石之氣,時溢為霧,四望昏蔽,咫尺莫辨,是名曰「嵐。」 深山疊嶂為盛,城郭為輕,行旅勞役之人易染,貴人靜女,率多無恙。又地氣雖恆燠,天氣無常,不問四時晴霽便熱,或有風雨,俄頃「便寒,將護稍失,百病橫生。」 此又在水土氣候之外。但能慎起居,禁嗜慾,嗇精氣,養空虛,雖以昭州為中原可矣。惟冨川氣候近衡岳,與府大殊。「四時多風,其聲烈甚,隆冬有雪,草木凋。」 其餘七屬,不甚相遠。

平樂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平樂縣附郭。

昭山 在城西。灕、樂二水前。有巨石起江中,方正如印,名「印山。」 唐州名「昭」 以此。上有點翠亭。鳳凰山 在縣城東北,勢如飛鳳。

東山 :在城東二里。舊有鎮粵臺,久廢。

西山 在城西岸,舊有天繪亭,久廢。按《一統志》:「在灕、樂二水合流之處,有巨石,徑百尺,屹立水中,如龍戲珠狀。」

南山 在昭潭南岸,雙峰挺出,峰下有巖,舊有資聖寺,俗呼「屏風山。」

北山 在城北,舊有「白衣寺」 ,久廢。

掛榜山 在昭潭南岸。讖云:「榜山見崩,兄弟同登。」

獨秀山 在南山前,高數十丈,峭峻特起。五馬山 在南岸,突起五峰,中一峰高聳端圓,與郡治相對,因名。

華蓋山 在城西十里。峰巒閃爍,俗呼「火焰山。」 展誥山 在華蓋山之西。

密山 在城北十里。數峰迴環,合擁縣治。縈山 在城東南十里,高二百餘丈,縈迴曲折,上有九峰,曰高崖、羊欄、月巖、兜鍪、馬鞍、跨蹬、石劍、丫髻,爭妍競秀。《寰宇記》:「山中多木,客行坐,衣服不異於人,時出市貿易。」

雲山 :在城東南四十里。四垂如雲。

笏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左江道宋翔題,有「萬笏朝天」 四大字。

眉山 在城東南九里。峰巒聳秀,宛如眉黛。「疊秀山 」 :在東鄉里筆頭堡南三里。高數丈,舊名八公山。

魯溪山 在疊秀山東五里,環跨平、恭、冨、賀、永五州縣。上有塘,方廣數畝,俗呼「分水塘」 ,產苓香草。塘水出平樂東鄉,曰魯溪江。出龍平巡司,曰澇源。出恭城,曰上平江。出冨川,曰白稿江。誕山 在樂山里,上有譚氏二仙女祠,下有泉水。

團山 :在城東十五里。有堡。

穿山 在樂山里。三峰並立,半壁開一大竅,圓廣數十尺,可通行。《讖》云:「平西冨多不出官,出門三步見山穿。」

聖山 在樂山里,巍峨插天,談氏二女尸解於上。

旗山 :在城東四十里。

銅鼓山 :在城西四十里。

目巖山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其巖間有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