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如人眼極大。瞳子。黑白分明。因號《目巖》。

龍嶽峰 在城北五里,邑治之祖山。按《一統志》宋鄒浩謫居時作《得志軒記》云:「有峰數十仞,曰龍嶽」 ,即此。

僊宮嶺 在城西二里。高百尺餘,四望形如金字,一名「金字嶺。」

桂嶺 在城東五里

天門嶺 與賀縣界,上有石。

牛嶺 在東鄉里筆頭西北。高數十丈,其形如犀。

昭潭岡 在城東,灕、樂二水匯而為潭。按《一統志》在昭潭之北,昭潭以此得名。

黃牛岡 在金字嶺後。有大石狀如牛。

滴珠巖 在城東三里,水從石巖而下,舊名「滴水巖。」

《月子巖 》形如斜月,外狹中寬。

珠巖 在城東十五里石洞內。玲瓏曲折,中一石圓如珠。知府羅黃裳更名曰「迎僊洞。」

白雲巖 ,在城東七八里。藂林蓊蔚,中有洞門翼然,古藤盤繞,雖盛暑如居冰屋。有石類蓮花者,類彌勒者,類鐘磬,扣之鏗然者,類犀角者。洞外百餘步,澗水潺湲,兩岸陡絕,人跡罕到。龜巖 ,在城五里。

目巖 在津平里。頂左右有兩小巖,宛如人目。

《風土記》
謂其黑白分明

瑞山巖 在東鄉里大寨村。高十有餘丈,有四巖,曰高巖、下巖、癸水巖、大口巖。世亂,村民避居於此。

羅山巖 在樂山里布井村。有水深闊,乘筏渡之,由一黑逕秉燭行百步,有竅通巔,緣梯而上,坦平可居,且避寇焉。

月巖 在石面半山中,一巖虛圓如新月。走馬坪 即沙亭縣,廢址在城東南十里許。鼓鑼峽 在龍頭磯下二里,石如鼓鑼。

龍門峽 ,在城東南百餘里府江中。一名「松林梅子。」 在東鄉為恭城界。《桐木》 有堡、石梯。 在津平東鄉界石級百步而上,雙峰插天如筆,四望嶙峋。

陶李洞 在城東南九十里。唐太尉陶英與李太尉謫昭州,即居此。

樂川 源出冨川上鄉,越恭城,至郡入灕。灕江 在城南,源出興安海陽山,東南流,經靈川、臨桂、陽朔,至縣,合樂、荔二水,下蒼梧,至廣州府入於海。「《戈船》將軍下灕水」 ,即此。

湖塘江 在城西七里荔江口,合修荔諸水入於灕。

沙江 在東鄉里。源出四十里山,西流入魯溪,至榕津與誕山江合,下津平里,入樂州。

誕山江 在樂山里。源出誕山,北流至榕津,與沙江合。

府江 ,即府治灕江。曰「府江」 者,別於左右二江也。兩岸皆山,為灘三百六十。洛江、大桐、小桐、歸化、思勤、思庇、馬江,皆府江旁水,入於灕。

荔水 ,源出修仁,過荔浦,至郡入灕。

樂川水 在府城西。源出道川,西入灕江。平溪 在城南三里,水流於昭潭。按《一統志》曰,平樂溪在府東二里,東流至昭潭合灕江。昭潭 在縣城東一里。按《一統志》曰,昭岡潭在城東二里。考槃澗口下有十六灘。

考槃澗 在城東一里,源出龍嶽峰。按《一統志》在府東二里,源出山谷,幽遠深邃。

《考槃》澗口 一名迥龍津。萬曆中,副使翁萬達勒東岸巖石云:「細魚乃民食所關,不能絕斷迴龍津」 ,改名放生潭。

虎埠灘 在津平里樂川之中。

滑石灘 在城北十里灕江下,界陽朔。

鱖魚灘 在城西北滑石灘下。

更鼓灘 在城西五里荔浦江口,知縣迎送上司止此。以上四灘,冬月水涸,賊得褰裳而渡,原有哨堡守焉。

韭菜灘 在城東五里昭潭之下。

三門灘 在韭菜灘下,有二石對峙水中,分流為三門。

龍池 在舊府學西,源出龍池,上有仙妃廟。涵清池 在儒林橋西,四時不涸。

養化池 在舊府學西

金沙池 在府治東南隅金沙井下塘背庵前是也。《唐詩》:「繩爛金沙井。」 即池上之井,近為僧填塞。

《清香池 》即「慶林池」 ,在縣治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