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平樂府部雜錄

《通志》:「平樂府城東南九里有縈山,高二百餘丈,險不 可躋。山有木客,形似小兒,行坐衣服不異於人,亦能 飲食,時出市易作器,與人亦無別。」

鄒浩使役者濬感應泉一二尺許,乃於亂石之下,得 蟹一枚,自放於江,曰:「余至五嶺,不睹此物數年矣。亂 石之下,又非所宜穴處也,何從而出耶?《易》不云乎?物 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蟹者,解也,天實告之矣。蒙 恩歸侍,可立待也。」於是乎書。

翁宏,平樂人,嘗寓居韶、賀間,不仕進。能詩。《送人下峽》 詩云:「萬木殘秋裏,孤舟半夜猿。」《南越行》云:「因尋買珠 客,誤入射猿家。」《細雨詩》云:「何處殘春夜,和花落古宮。」 《途中逢友人》詩云:「孤舟半夜雨,上國十年心。」開寶中, 衡山處士廖融南遊,宏贈以詩云:「孤吟牛渚月,老憶 洞庭山。」融以詩謝宏云:「積思遊滄海,冥搜入洞天。神 珠迷罔象,瑞玉匪雕鐫。」其互相推重如此。又有林楚 才,冨川人,亦以詩名。 黎兆選好遊詠山水賀縣三峰委徑石,形像蛇,能作 祟,人過之,常被噬。選題詩《蛇舌》云:「徑名雖委實平亨, 鳥道今堪駟馬橫。不是武城偏捷路,青天白日任君 行。」蛇怪遂息居聶峰,有塘一口,塘邊一井,形似蟹眼, 水高於塘二尺,味甘美,人咸稱其有「神術」云。

平樂府部外編

《府志》:「隋莫王名不傳。本姓杜,立山郡峰寨人。生開皇 中一歲,父卒,從母適荔浦石門村莫氏,從其姓。自幼 蔬食,遇異人授翀舉之術。唐貞觀八年正月十六日, 尸解去。里人常見王素衣白馬,披髮仗劍,行村落中, 因肖像祀焉。後唐時,邑有周生者,謁選京師,奉所繪 王像偕行。時兵亂,唐主在軍中見一人素衣白馬,披」 髮仗劍前,遂克捷。唐主異之,適獲周生,以所繪像進, 披閱如所見,因封王爵。

譚氏二女仙者,五代時隱居誕山,修黃老術。後莫測 其所。如有老翁饁田,倏然遇之。方苦旱,二女索飯,飯 已謂曰:「吾謝汝以雨,可乎?」雨即應聲大作,翁隨二女 登山椒,不復見,惟一巨石,上有衣帶存焉。

莫公者,後周時人也。七歲辭親,隱冨川,穿石巖學道。 年二十,自謂「能空明寂滅」,竟莫知所之。

《搜神後記》:「平樂縣有山,臨水岸間有兩目如人眼,極 大,瞳子白黑分明,名為目岩。」

《府志》:「宋梁弼,調靖江荔浦尉,以獲賊功改官僉書鬱 林。一日假寐,夢西海府君牒請至殿庭,如王居,講賓 主禮,請梁撰《水城記》。梁援筆為之,記未就而覺。明日 錄畢焚之,無病而逝。」

僧善慶,宋時清涼寺僧也。勤戒行得悟,常遊富川大 小洞天,卒不見,人以為「羽化」云。

龍道人,元末結廬平樂走烏坪,環植以竹。洪武二年, 通判夏天啟訪之,贈詩云:「竹木森森盡不如,懸崖峭 壁一茅廬。人生若識元機妙,須向禪關覓太虛。」後六 年,積薪自焚。

《通志》:嘉靖三十五年冬,有一物變幻不測,拋擲瓦石, 夜入人家為怪,雖密室亦無不至,人傳以為馬騮精, 至夜家家不眠,圍爐達旦,用桃柳竹枝鳴鑼擊鼓以 逐之。考於書傳,當為「黑。」宋及元元統曾見此妖物, 茲自廣東入賀,至富川道永衡而跡滅。

萬曆九年,賀縣重修三乘寺。寺後一柿木,大尺餘。沙 彌斧之,忽兩開,中有「用力不同」四字,兩邊俱有字跡。 眾異之,白於縣,而貯之庫。

天啟七年,荔浦江浮出一佛樓,有齋公在上誦經,至 「掛榜山」,傾溺。

崇禎間,有姚姓者,幼呼為「姚二仔」,遺其名。生來不食 葷。年十四五,離父母,登火焰山中峰之頂,立片蓬為 居,每年只種茱芋充腹。山頂有池,廣袤六七丈,深丈 餘,池內有金絲大鯉二隻,池南有桃一株,每結實取 啖之。推府唐邦教蒞任時,歲旱,屢禱無雨,聞此子有 道行,差使懇請,允之。隨至印山亭趺坐,不食煙火,止 啖果品。著人立表河邊,限以尺水坐之,次日即雨,三 日河水盈尺即止。謝以金,不受反山後數日,推府高 其風,有「天際真人」之想。復遣使訪之,至則了無所覓, 惟餘片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