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卷目錄

 梧州府部彙考一

  梧州府建置沿革考

  梧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梧州府星野考

  梧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九卷

梧州府部彙考一

梧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夏后少康後封會稽,楚滅之,宗分海上,是為百粵。秦滅楚,王翦略定粵地,置南海、桂林、象郡為三郡。秦末,趙佗據之。漢武帝平南粵,以其地為廣信縣,置蒼梧郡。元封五年,置交趾部刺史治焉。建安中,改交趾部為交州。三國吳屬廣州。晉以後因之。隋廢郡為蒼梧縣,屬封州。唐屬靜州,尋改置梧州。天寶初,改州為郡。乾元初,復為梧州。五代時,屬南漢。宋仍為梧州。元至元中,改置梧州路。明改路為府,領州一,縣九。

皇清因之。

蒼梧縣

漢廣信縣。建安以前,交州刺史治焉。吳徙交州治龍編,而蒼梧屬廣州。晉置永平三郡。齊高帝建元元年,初置桂州,蒼梧屬焉,此粵分為粵之始也。梁置《梁信郡》。隋廢郡為蒼梧縣,屬封州。唐屬靜州。貞觀中,以縣置梧州,屬嶺南西道。天寶初,改蒼梧郡。乾元初,復為梧州。五代南漢劉晟據之。宋平嶺南,仍為梧州。開寶五年,省猛陵、戎成入焉。元、明仍舊,編戶三十三里,後并為二十五里。

皇清因之。

藤縣

秦南海郡漢蒼梧之猛陵縣地。晉屬永平郡。隋平陳,郡廢,置藤州,治永平縣。大業間州廢,復置永平郡。唐武德中,復為藤州。天寶初,改為感義郡。隸嶺南道。乾元初,復為藤州。五代初,屬馬殷,後屬劉晟。宋開寶五年,徙治於罎津。熙寧四年,隸廣西路。元因之。明初,為藤州。洪武十一年,改為縣,屬梧州府編戶四十四里。

皇清因之。

附五屯所 五屯地在古西甌之北,當風門、佛子諸巢,西通府江,北接荔浦,乃斷藤左臂。明初,土人覃福率所部狼獞八百六十四人,編桂林中衛左所為「效勞軍」 ,授福千戶領之。福尋卒,軍漸潰散,留者僅五十人。成化十年,都御史韓襄毅平峽賊,乃調桂林衛正千戶李慶撫之,來附者一百六十人,置五屯所,授福孫仲英為土吏目,世襲。嘉靖八年,總督王文成拓其城,編戶五里。按《縣志》:秦三十二年,王翦乘伐楚之勝安定,其地始入中國,屬桂林郡。漢平南粵,屬蒼梧郡。晉昇平五年,始置永平郡,隸廣州。齊永元元年,改猛陵縣為永平縣,屬水平郡,廢置石洲,尋改藤州。隋開皇三年,改陰石縣為奉化縣,屬藤州。十年,改遂成縣為戎成縣,屬藤州。大業三年,復以藤州為永平郡,治永平縣,并領武林、安基、普寧、戎成、大賓、奉化、隋安、賀州、淳人十縣。唐武德五年,復以永平郡為藤州,領義昌、感義縣,增領罎津、寧風、猛陵、羅石、羅風五縣。屬永平郡,嶺南道轄。天寶元年,改永平郡為感義郡,藤州仍領罎津、感義、義昌、寧「風四縣。五代天福四年,馬殷自立為楚王,取蒼梧,藤屬南漢。宋平嶺南,徙藤州治罎津縣,領感義軍事。開寶三年,省寧風、感義、義昌入罎津縣。熙寧四年,改南義州為岑溪縣,屬藤州,後隸廣南西路。元仍行州事,隸湖廣行省。至正末,隸廣西行中書省。明屬梧州府,隸廣西布政司。洪武五年,省罎津縣」 入藤州。十一年,改為縣,編戶四十四里。今并為三廂二十八里外五里係五屯屯田千戶所軍籍。五屯山川環帶,野頗平沃,據江之上游,與潯、梧相唇齒,地屬藤縣疆域。

容縣

秦擊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容即隸郡。漢定南越地,以為七郡。七郡者,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容隸、合浦。晉分合浦以北置宕昌縣。梁改為陰石縣,於縣置陰石郡。隋初,廢郡為縣,改名曰奉化,隸藤州。開皇十九年,改為普寧縣。唐初於普寧縣置銅州。貞觀八年,改為容州,領六縣:普寧、北流、陸川、扶來、陵城、渭龍屬。嶺南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