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進賢橋 在南關外。明永樂間,知縣吳景建。舊石造崩塌。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蘇萬邦捐造木橋。

梓橦橋 在縣東

臥龍橋 在縣西

馬岡橋 在縣南十里。知縣方捐造。

米場橋 在縣北二十里。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方捐造。

浪垌橋 在縣北三十里,久毀,知縣方修造木。橋 在城東北五里。「南橋」 在城南半里。明永樂間建。

來清橋 在城西,知縣郭珍建。

羅槽橋 在城北一里

興隆橋 在城南四里

垌尾橋 :在城北三里半。

三練橋 在城南二十里。

石橋 ,判官陳傳等砌。

路察橋 在城北五十里。

新橋 明嘉靖四十二年,典史汪江祐建。回龍橋 在縣北十五里。

烏江渡 在城南二里

北當渡 在城南九十里。

興業縣

登雲橋 在附郭上街,舊名街心橋。宋建炎年間造,以木架成覆亭於上,立「叢桂」 、「鍾英」 二坊。後俱傾圮,今甃石為之。

鎖水橋 在縣東南十里。太僕卿何以尚倡建,後圮。明經譚樾、何幼蘇等重建。

下蓮塘橋 原以鐵栗木成之。崇禎年間重修。東馬橋 在縣北二十里,以木架,崇禎間重修。上鳴水橋 在縣北十里。

站江橋 在縣北四十里。

岑江橋 在縣南十里

彭公橋 在縣北三十里。

龍川橋 在縣西南十里。

新墟蓮塘橋 在縣西南三十里。

遶塘橋 鐵栗木架。崇禎十五年建。

石兒橋 在縣南四十里。狼目覃國惠倡建。「雅道二橋  」 、馬騮橋 俱萬曆四十一年建。冨陽橋 在縣東北一里。元至正間建,明天順五年重修。

西水橋 在城北五里,明成化間建。

高橋 在縣北二十五里。

馬山橋 在城南八里

龍母橋 在縣北三十五里。

藤散橋 在縣南二十里。明宣德五年建。雙橋 ,在縣北十二里。

龍津江橋 在南門外通津江上。明天順間,知縣向珍建。

迎恩橋 在縣東門外

「東墟橋   。」 「陂頭橋   。」 「龐嶺橋。」

香山橋   、西街橋   、《五里橋 》,今俱廢。

梧州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

梧州府治 在德政門內。明洪武十年,知府潘大賓創建。成化十一年,知府袁衷重修。中為正堂,後為後堂,堂之後為府衙。正堂前之東為同知衙、捕盜通判衙、推官衙,西為督糧通判衙。正堂之左為架閣庫,右為儀仗庫。後堂之右為冨實庫。正堂之旁,東為經歷司,西為照磨所。堂下夾以東西廊舍,東為吏、戶、禮糧房、承發房,西為兵、刑、工三房、架閣房。西之邊為四區,以居幕屬。又有司獄司。東之邊為周廬,以畜胥吏。前為儀門,左為寅賓館,右為土地祠。大門外有「百粵會郡坊」 ,今廢,改為屏牆,東西為申明、旌善二亭。萬曆五年火,惟府衙、清軍衙、冨實庫及大門存焉。大堂、後堂各存五楹。七年,知府陸萬垓重建。十三年,以同知、通判、推官三衙建設於東,地勢迫狹,知府林喬楠發帑移建捕廳於西,與糧廳一列,東西四署相稱。十六年,增設新庫一座,在冨實庫之南。四十六年火,府治盡燬,惟存「清軍」 一署。知府陳鑑重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府張繼曾重修。

總督府 在府城東北隅。成化七年建,衛以崇垣。正堂五楹,左右各為耳房,再前為大門三楹,門內左右各為耳房。嘉靖三年,左都御史張嵿重建,有芝軒堂、友清堂、燕喜堂。樓之後為退食堂。成化二年,右都御史韓雍復為燕息堂五楹。嘉靖三十二年,侍郎應檟於西又為燕樂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