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學建坊。七年,知縣伍可受重修,督學鍾繼英記。四十五年,知縣侯應遴重修坊牌,易其額曰「容山起鳳、繡水騰蛟。」 四十八年,知縣區龍禎捐貲修葺。首為泮池,次櫺星門,次戟門。中為

先師殿、列以兩廡。左為「敬一亭」 ,又左為「明倫堂」 東

曰「進德齋」 ,西曰「修業齋。」 前為教諭衙,在泮池之右,與名宦鄉賢祠相比。櫺星門左,舊為思賢堂,祀元次山五賢之所。後啟聖公祠,今五賢祀於名宦。萬曆四十五年,知縣侯應遴更為「南山書院。」 又前而架雉堞之上者為文昌閣。萬曆二十二年,分守道葉明元、分巡道蘇濬各捐金修築,獨尊經閣、射圃闕焉。鄉賢祠祀元知州封履,縣巡檢封盛甫,明知縣王惟道,僉事陳汝器,員外王惟輿、參議楊寧遠。《名宦祠》祀唐容筦,經略使元結、韋丹、戴叔倫、杜祐、王翊,宋刺史王慶增、蔣南金,明知州王清。

勾漏書院 在縣治東。祀宋安撫機宜吳元美,今廢。

思賢書院 在儒學之左。宋州守譚惟寅建,祀唐刺史王賢於其中。萬曆四十六年,知縣侯應遴重建,改為「南山書院。」

西關社學 、興化社學  、北隅社學 ,俱在西門外。

首興社學 在七里村

登俊社學 在塘頭村

翔鳳社學 在楊葉村

坡鳳社學 在坡頭村

發明社學 在良判村

養大社學 在自良村

育英社學  、養蒙社學 俱在王六村。潛蛟社學 在坡屋村。

學田 。「嘉靖四十三年,署縣事本府通判李捐買得本縣波羅里三冬民田十八畝三分,科米七斗八升三合二勺,每年租銀四兩八錢。隆慶六年,廣西巡撫李買得水源里六冬民田十八畝六分,糧米七斗九升六合有零,每年租銀四兩。萬曆元年,署縣事本府通判徐捐買東門外蓮塘大小六口,三十五畝二分七釐,該米一石六斗九升六合,租銀二兩四錢。萬曆二十六年,本縣知縣黎次瓊捐買辛里楊灣田十畝四分四釐,該糧米四斗四升七合,每年租穀二十石。萬曆四十一年,署知縣事吳崇教捐買辛里七冬楊灣坰塘一口,該官民稅二十六畝一分三釐有奇,該糧米一石六斗九升,每年租禾一千二」 百五十斤,又損買一里《九冬》,吳一桂民田九畝三分四釐有零,糧米四斗,每年租穀十三石。萬曆四十四年,知縣侯應遴追出譚聖訓原佃廂里五冬絕軍黎英田二十六畝零二釐,糧米一石一斗一升三合零,每年租禾二千八百斤。萬曆四十七年,知縣侯應遴撥遣招里。六冬,劉尚信絕民劉一紀米一石四斗四升四合。又撥送廂里五、冬絕戶扈履選米八斗零八合。以上四戶米,俱收入學田內。

學鋪 ,嘉靖二十四年,署縣事鬱林州州判羅焲將城內十字街本鋪掛榜鋪六間送學,以助月考之需。二十六年,教諭吳必學送回本縣。四十三年,署縣事州判沈世和復送本學。萬曆三十一年,本府知府凌發銀十兩,買得鋪一間,坐落東門城內,每年租錢一貫。

岑溪縣學 原在舊縣治東。唐武德五年建,宋、元因之。明洪武十二年,教諭何進重建。弘治三年,知縣勞雍遷建今縣治東北隅。教諭蔣聰續成之,周孟中有記。正德十六年,訓導劉材、典史雷謙申請,遷於西子城內。嘉靖十七年,遷於內城中為

文廟前為兩廡,為戟門、泮池,又前為櫺星門。《嘉靖》

四十年火,知縣張子翼修復。萬曆二十八年,知縣曾莘重修。三十三年以地震圮知縣吳繼禧修復。天啟元年,知縣詹子忠復自外而徙內城。縣治後,營建殿、廡、堂祠、亭、池、門舍,規制如初。明末燬,舉人廖標修置。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劉廣國復修建「明倫堂。」康熙

八年,知縣劉昌言重修,有記。鄉賢祠祀評事周鼎、知府梁絜,通判廖仕能,推官興尚忠,州同羅寧,知縣謝崇恩,教諭梁文。名宦祠祀知縣劉鎮、謝有立、余敦善、張拱樞、石韋介,主簿趙探夫,教諭徐謹、蔣聰、陳夔、李時,典史區昌。

文昌書院 在儒學後。崇禎十二年,知縣盧日就建,檢討梁兆陽有《記》。

文公書院 :在大洞福隆圍。學者建以祀韓昌黎。邑人高熊徵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