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登龍社學 在城北

輔仁社學 在下化合鄉義洞。

凌雲社學 在西鄉河口。

歸義社學 在歸義鄉

永平社學 在連城鄉

學田 計稅九十一頃四十畝四分有奇,每畝科米一斗六升五合有零。

懷集縣學 在縣治東。肇自宋時。元至正二十六年燬於兵。明洪武三年重建,後圮。弘治七年,知縣區昌重修,彭甫、張翊有記。嘉靖四十一年,署縣事通判李鵬舉建啟聖祠。萬曆三十九年,知縣越應捷復修,魏濬有記。四十六年,知縣謝君惠重修。崇禎十六年,知縣李盤重修。兵燹,復燬。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教諭唐忠弼重修「大成殿」五間。

東西兩廡各五間。前為文峰,為頖池,為櫺星門。尊經閣在正殿後。明倫堂舊在聖殿後,萬曆三十九年,知縣越應捷遷於聖殿之左,移頖池於櫺星門之內。啟聖祠在文昌閣東,育英齋西,養正齋後,為敬一亭。名宦鄉賢祠在儀門之東。教諭、訓導廳在儀門之西。書籍庫在明倫堂左。祭器庫在明倫堂右。鄉賢祠祀知州蘇忞、同知莫彥朴,訓導歐守忠。名宦祠祀知縣謝有立、李濬、李洪,主簿楊蘊。

文昌書院 在下郭水口。明天啟元年,知縣謝君惠建。

南溪書院 在定懷門外。崇禎十六年,知縣李盤創建。

射圃 在城東門外,有亭曰「觀德亭」 ,今廢,遺址尚存。

社學 明萬曆十一年,建於西水里松柏山口,以教猺民子弟。十三年,征勦金鵝,松柏燬於兵火。又城北上郭、下郭、坊郭、譚村、獨周、務本、西水、河南,各立有社學。

學田 :《舊志》載七頃,共科米六石二斗三升六合有零,共計租穀二百四十七石六斗。又續置田六頃,共科米四石二斗五升八合有奇,計租穀一百八十九石八斗。新舊學田通共租四百三十七石四斗,通共米十石零四斗九升四合有奇。一、田土名軍屯峒心插花田,大小共七十八坵,每年共載租穀九十石,民糧二石一斗三升三合,價銀五十兩。巡道夏公置。又「地羅」 田一段十二坵,每年載租穀十五石,民糧二斗一升。大揚田一段五坵,每年租穀二十七石六斗,民糧八斗一升三合。懷龍田一段,每年租穀十三石,民糧四斗。龍村峒田一段,每年租穀三十石,民糧七斗五升。以上四頃民餘田,共租穀八十五石,價銀六十二兩。知縣陳一定置白沙白石田一段,大三坵,每年租穀四十五石,民糧一石六斗,價銀十兩。本學教諭蕭信置糖塘心峒田二段,大小三十四坵,每年租穀二十七石,民糧米三斗三升,價銀二十六兩。知縣林春茂置田土名「下白沙中舍墓腳」 田。糧米三斗四升,租穀三十石。知縣夏獲秋置下白沙甘暴鬱,田糧米五斗,每年租穀三十六石。巡撫楊巡按錢行銀三十兩,本縣支庫銀六兩。置白沙下坡佛仔崀,田糧米三斗四升八合有奇。每年租二十一石六斗。本府知府凌嗣音置。田土名「下過路塘」 一口,田十四坵,共稅米四升,每年租穀十九石三斗。田土名「擁塘坑」 ,基上基下插花田,共十二坵,稅米一斗二升,每年租穀二十石七斗。二頃,共租四十石,係察院呂批斷,行縣載入《循環》,以濟貧生。勒碑、明倫堂、欖樹、沙坪等田,稅米二石九斗五升,每年租穀六十二石二斗,折納租銀四兩三錢五分有零。係民人林理之告送本縣謝審詳,學道黃批允,收入《循環》。

鬱林州學 在州治西南成賢坊。舊在州治南一里,宋至道二年建。元至正三年,知州張按攤不花遷建今地。伯篤魯丁有「記。」 明洪武二年,州同黃斌重修。正統七年,知州柴衡建明倫堂,立題名碑。曾才魯有記。十四年,知州廖震建殿廡、堂齋。成化四年,知州向珍鼎新學制。弘治十二年,知州李永珍重建。中為

文廟前為兩廡、為戟門、西為神廚。神庫前為櫺星。

門,彭甫記。正德十一年,州人梁璉易櫺星門以石。後為明倫堂,又後為敬一亭。東西為兩齋,左為啟聖祠、鄉賢祠、名宦祠。左為學正廨,右為訓導廨,前為儒學門。嘉靖十六年,兩廡傾圮,知州張詔修建。隆慶二年,同知闞繼禹重修。萬曆十三年,知州江龍重修。十九年,副使蘇濬修啟聖諸祠堂。後築方塘低窪,前拓地為泮池,浚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