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卷目錄

 澂江府部彙考二

  澂江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澂江府城池考

  澂江府關梁考

  澂江府公署考

  澂江府學校考

  澂江府戶口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卷

澂江府部彙考二

澂江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河陽縣附郭。

漱玉泉堤 在府治,源出重珠山,入附郭田畝莊。鏡泉石堤 在府治,源出碌碕山,合圩扎溪。俱明知府王良臣築。

北坡沼堤 在府治,水出闕摩山。明知府張順倡諭有田畝者築堤積水。郡人席大賓增拓一堤。

立馬閘 在府治西街北一里。明知府徐可久建,以防龍青一帶衝決之患。

太平閘 在府治太平橋下。知府徐可久建,疏梁王衝一帶溪水入新河。

西礐泉堰 在府治蟠龍岡石巖下。明萬曆間,知府程子侃重築。

玗劄溪 在府東北二十里。每水潦衝決為患。明隆慶三年,知府蔣弘德開渠,築堤三百七十餘丈。萬曆間,知府程子侃重築。

西浦龍泉壩 在府治。明隆慶五年,知府徐可久開三河,引泉入海。又立閘壩四,啟閉蓄洩,舟楫通行,商民稱便。

清溪壩 在府治關索嶺下。石壩二,分水之溝六,溉田甚多。

江川縣

普濟堰 在館驛左。明「隆慶四年,知府杜鳴陽買民田築堤,高一丈許,僉立壩長一名守之。」 大衝河壩 ,在舊陽宗縣五里。明隆慶二年,知縣文嘉謨開濬,民屯賴焉。

堰塘 在縣沙甸上官村。明正德四年,知縣郭翰築。嘉靖四十五年,知縣文嘉謨重修。

新興州

羅木箐河壩 三所一在州北二十三里白雲寺山下,行北山等處灌田。一在州北十九里腰子屯,行普舍城等村灌田。一在州東北二十一里袁家屯,行何家等屯灌田。

九龍池壩 十三所:「一在州西北十五里襲家屯,行王旗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十六里擺彝涵洞,行飛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寒冬村,行寒冬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大村,行大莊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後屯,行王大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碁盤山下,行大毛等屯灌田;一在州西」 北十二里官村,行桂家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六里小莊,行薛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六里石涵洞,行小莊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五里安流橋,行左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五里左家屯,行小毛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四里馬橋村,行馬橋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三里通年橋,行徐百戶屯灌田。白龍潭壩 四所:「一在州東北二十三里白龍潭,前行東古城等屯灌田。一在州東北二十二里小土庫,行上下山頭等屯灌田。一在州東北二十里白塔山,下行任家等屯灌田。一在州東北二十里東古城,行楮家等屯灌田。」

密羅壩 三所一在州西南二十五里鳳皇山下,行上下麻栗樹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南十五里排柵屯後,行馬官等屯灌田。一在州南十六里永濟橋,行壯旗等屯灌田。

桅杆壩 在州西南十三里桅杆屯,灌桅杆屯田。

紅廟堰塘 在州東三里,塘周二里,聚水灌田。西河壩 六所:一在州北二十五里秦溪行高橋等屯灌田。一在州北二十四里梅園、鎖水閣、行前衛等屯灌田。一在州北十九里陳家、大廠、行中所等屯灌田。一在州北二十里劉家屯,行陸家等屯灌田。一在州北十九里高橋、大涵洞,行麻線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徐家屯,行秦謝等屯灌田。

金汁溝壩 四所一在州東十二里燕子窩,行馮家沖等屯灌田。一在州東十里沙陀村,行左所等屯灌田。一在州東五里右所屯,行中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