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屯灌田一在州東四里小筧槽行、許家灣等屯灌田。

龍井壩 三所一在州東北五里甯官屯、行中衛屯灌田。一在州東北三里許家灣行龍井巷等處灌田。一在州西關外龍井巷,灌西關等處田。

清溪壩 在州西北二十里。蓮花池,灌蓮花池田。

梁王壩 在州南十二里。牟溪沖,灌高倉等屯田。

趙官壩 在州南十五里。趙官壩屯灌趙官壩等屯田。

牟溪沖壩 在州南十五里高倉山下行高倉等屯灌田。

研和壩 在州南三十七里。潢水塘、行南廠等屯灌田。

觀音塘 在州東南一里。今作起春堂常住田。鴛鴦塘 在州南六里。

雞窩塘 在州南二十五里,研和飛家屯灌賴家等屯田。

永潤溝 在州南三里。康熙三十九年,生員王虎臣開。

路南州

鄒公堰 在州東五里,地名「落臺。」 舊明嘉靖間,知州鄒國璽築堰開渠。至天啟間,知州唐登第再濬,知州倪垣修梘,濟田千頃。昌樂堰 在州東北五里。康熙四十一年,知州羅之熊築堰開渠,灌州西北田三千餘畝。後圮,知州金廷獻復築濬增梘,民永賴焉。雙龍壩 在路南州東二里許。知州金廷獻于康熙四十六年冬建築,開渠二十里許,灌溉三千餘畝。迨至四十七年夏,雨,潭泉水湧溢,衝決黑龍潭壩 。在路南州東。

魚池堰 在路南州東八里。明嘉靖間,知府鄭國璽修築。

興寧溪壩 在路南州東二里。

澂江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河陽縣附郭。

澂江府城池 舊建于繡毬山。明正德十三年,知府童璽改遷金蓮山麓。嘉靖二十年,知府周朝俛復遷前地。隆慶五年,知府徐可久改遷于舞鳳山,建築磚城,周五里三分,高一丈九尺,樓臺墩鋪具備。其門東曰「擁暉」 ,南曰「澄波」 ,西曰「攬秀」 ,北曰「儀鳳」 ,有池。

外州縣

江川縣城池 ,原土「城。明萬曆四十八年,巡撫都御史潘濬拓築。崇禎七年,因水湮。巡按御史姜思睿奏請遷縣於舊江川驛,始建磚城,周一里三分,高一丈二尺,無池。」

新興州城池 ,舊無城,明正德二年,知府何子奇築土垣。萬曆六年,分守道王續之移駐其地,呈請檄知府張于京督造磚城,周三里,高一丈八尺,無池。按《州志》:「州立玉溪、靈照之間,舊稱在華蓋山麓,即靈照山也。在府西一百六十里。宋大理段氏蠻部,旁築土垣。漢唐建治在碁盤山表。段氏分麼些徒蠻居此,築土垣」 于中邑村,名曰「休納城」 ,形長而狹,若南之雉堞,北之新街,東之元壇廟,皆在城外,惟襲西門以為舊也。明正德二年,知州何子奇斥廣二里有奇,高一丈三尺,厚五尺。萬曆四年,奏請易磚石,擴為三里許,凡六百四十八丈,高二丈四尺,厚一丈八尺。城垛一千二百七十六,闢四門:東南曰靈照,西南曰「鳳凰」 ,西北曰「碁興」 ,東北曰「龍馬。」 門各樹樓。東曰「朝陽」 ,南曰「來薰」 ,西曰「閱稼」 ,北曰「拱極。」 外鑿池,廣三丈四尺,深八尺。崇禎十四年,守道程楷、知州張《尹志》增高城三尺。鄉官雷躍龍益櫓八。

皇清康熙十年,四門城樓圮,知州彭蠡改作「民房。」康

熙四十七年,磚石城樓摧剝,櫓與雉堞全圮。知州任中宜加葺,改城垛為一千零九,高五尺五寸,廣三尺二寸,建櫓四,無池。

路南州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間,知州魯厚建敵樓四座。弘治間,知州龔浩因敵樓築土城,後傾圮。隆慶六年,知州易龍見重築,周四百四十餘丈,高一丈一尺。萬曆四十八年,知州馬鳴陽修,今漸圮。按《州志》:「成化間,知州魯厚建樓四座,東曰啟明,南曰迎薰,西曰長庚,北曰拱極。池初廣二丈,及流寇入滇,即填池,以池」 邊之土平為田,其廣遂以倍。嗣後居民效之,春則布種,夏則雨水洋溢,寬十丈許矣。自昌樂堰成,四時活水流注,紅蕖碧藕,遍滿其中。夏秋之間,朱霞映水,綠幕垂陰,柳色迎眸,荷香噴鼻,往來之人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