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二卷目錄

 桑乾水部彙考

  考

 桑乾水部藝文一

  加封桑乾河神廣濟王制   元成宗

 桑乾水部藝文二

  渡桑乾河         唐雍陶

  前題            賈島

  前題           馮海粟

  前題           宋蘇轍

  桑乾秋漲         明晏璧

  過桑乾河入雲中       蔡靉

 桑乾水部紀事

山川典第二百二卷

桑乾水部彙考

古桑乾縣之《桑乾水》。

蘆溝橋渾河古之桑乾水,源出山西太原府之天池, 伏流至大同府馬邑縣洪濤山之下,七泉湧出為灅 水,即《水經》之濕水,又曰冶水,又曰溹涫水,在古代郡 桑乾縣之南,故謂之桑乾水。此水受太原、代州、大同 渾源、應州山陰、朔州、廣靈諸水,流入直隸界內,受宣 化及順天之永清、房山諸水,俗呼為渾河,入宛平縣 蘆溝橋下,東南流至看丹口分為二支:一流通州之 高麗莊,入白河,一南經固安縣至武清縣之小直沽, 合衛河入於海。

按:《漢書地理志》:「代郡平舒。」《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沽。

此以縣言尚未以水言兩漢志皆未言桑乾水

按《水經》,「濕水出鴈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 濕水,出於累頭山。累力追反一曰治水泉,發於山側,沿 坡歷澗,東北流出山逕陰館縣故城西,縣故樓煩鄉 也。漢景帝後元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天安三 年,齊平,徙其民於縣,立平齊郡。濕水又東北流,左會 桑乾水,縣西北上平,洪源七輪,謂之桑乾泉,即溹涫 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潛承太原汾陽縣北燕京山之 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謂之「天池。」方里餘,其水澄渟, 鏡淨而不流。按御覽引此作潭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淵也。清 水流潭。皎焉沖照。池中嘗無斥草及其風澤御覽引此作池 中曾無片草及其風籜《有淪》輒有小鳥翠色,投淵銜出,若會稽 之私鳥也。當作耘鳥其水陽焊,李云當作旱不耗。陰霖不濫。無 能測其淵深也。古老相傳。言嘗有人乘車於池側。忽 過當作過大風飄之於水,有人獲其輪於「《桑乾》泉」,故知 二水潛流通注矣。池東隔阜,又有一石池,方可五六 十步,清深鏡潔,不異大池。宋本作天池桑乾水自源東南 流,右會馬邑川水。水出馬邑西川,俗謂之磨川矣。蓋 狄語言譌,馬磨聲相近故爾。其水東逕馬邑縣故城 南。干寶《搜神記》曰:「昔秦人築城於武周塞內以備胡, 城將成而崩數矣。有馬走一地,周旋反覆,父老異之, 因依以築城,城乃不崩,遂名馬邑」,或以為代之馬城 也。諸記紛競,未識所是。漢以斯邑封韓王信,後為匈 奴所圍,信遂降之。王莽更名之曰「章昭。」其水東流李云 流下當有注字《桑乾水》桑乾水又東南流,水南有故城南。宋本 作東北臨河,又東南,右合濕水,亂流枝之。當作津南分桑 乾水,又東,左合《武周塞水》。孫云地理志作武州水出故城東南 流出《山逕》,日沒城南,蓋夕陽西頹,戎車所薄之故城。 舊本作城故也。《榮》當作東有日中城。城東又有早起城,亦曰 食時城,在黃瓜阜北曲中。其水又東流,右注桑乾水。 桑乾水又東南,逕黃瓜阜曲西,又屈逕其堆南。徐廣 曰:「猗盧廢嫡子曰利孫于黃瓜堆」者也。又東,右合枝 津。枝津上承桑乾河,東南流逕桑郡北。孫云當作桑乾郡大 魏因水以立郡,受厥稱焉。又東北,左合夏屋山水,水 南出夏屋山之東溪,西北流逕故城北,所未詳也。又 西北入桑乾枝水。桑乾枝水又東流,津委浪,通結兩 湖,東湖西浦,淵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鳧夕鴈,泛濫其 上,黛甲素鱗,潛躍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魚鳥所寡,唯 良木耳。俗謂之「南池」,池北對。𣷪陶縣之故城南,故曰 南池也。池水又東北,注桑乾水,為濕水並受通稱矣。 濕水又東北,逕魏亭西,蓋皇魏天賜三年之所經建 也。濕水又東北,逕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皇帝於是 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納稱焉。阜上有故宮廟,樓榭基 雉尚崇,每至鷹隼之秋,羽獵之日,肆閱清野,為昇眺 之逸地矣。濕水又東流四十九里,東逕巨魏亭北,又 東,崞川注之。水南出崞山縣故城南,王莽之崞張也。 縣南面元嶽,右背崞山,處三山之中,故以崞張為名 矣。其水又西出山,謂之崞口。北流逕繁畤故城東,王 莽之當要也。又北逕巨魏亭,又北逕劇陽縣故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