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舒護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

藏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焉。魏黃初二年,文帝令郡 國修起孔子舊廟,置百夫吏卒。夫舊作戶後改作夫按曹植撰孔羨奉家 祀碑云以議郎孔羨為宗聖侯邑百戶奉孔子之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百戶吏卒以守衛之「廟有 夫子像,列二弟子,執卷立侍,穆穆有詢仰之容。」漢魏 以來,廟列七碑,二碑無字,栝柏猶茂。廟之西北二里, 有顏母廟,廟像猶嚴,有修栝五株。孔廟東南五百步, 有雙石闕,即靈光之南。闕北百餘步,即靈光殿。基東 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餘。東西廊廡別舍,中 間方七百餘步。闕之東北有浴池,方四十許步。池中 有釣臺,方十步。池、臺悉石也,遺基尚整,故王延壽賦 曰「周行數里,仰不見日」者也。是漢景帝程姬子魯恭 王之所造也。殿之東南即泮宮也。在高門直北,道西 宮中有臺,高八十尺。臺南水東西一百步,南北六十 步。臺西水南北四百步,東西六十步。臺池咸結石為 之,《詩》所謂「思樂泮水」也。沂水又西逕圓丘北,丘高四 丈餘。沂水又西流,昔韓雉射龍於斯水之上。《尸子》曰: 「韓雉見申羊於魯,有龍飲於沂。韓雉曰:『吾聞也,出見 虎,搏之,見龍,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聞也』。」遂射之。 沂水又西,右注泗水者也。

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漷水從東來注之。 瑕丘,魯邑,《春秋》之負瑕矣。哀公七年,季康子伐邾, 囚諸負瑕是也。應劭曰:「瑕丘在縣西南。昔衛大夫公 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 我欲葬焉』。伯玉曰:『吾子樂之』。」則瑗請前。刺其欲害民 良田也。瑕丘之名,蓋因斯以表稱矣。曾子弔諸負夏, 鄭元、皇甫謐並言衛地。魯、衛雖殊,土則一也。漷水出 東海合鄉縣。漢和帝永寧九年,封馬光子,復為侯國。 其水西南流入邾。《春秋·哀公二年》,「季孫斯伐邾,取漷 東田及沂西田」是也。漷水又逕魯國鄒山東南,而西 南流,《春秋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城鄒 山之陽,依巖岨以墉固,故邾婁之國。曹,姓也。叔梁,紇 之邑也。孔子生于此,後乃縣之,因鄒山之名以氏縣 也。王莽之鄒亭矣。京相璠曰:「《地理志》嶧山在鄒縣北, 嶧邑之所依為名也。山東西二十里,高秀獨出,積石 相臨,殆無土壤,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往往有如數 間屋處,其俗謂之嶧孔」,遭亂輒將處。當作居人入嶧,外 寇雖眾,無所施害。永嘉中,太尉郗鑒將鄉曲逃此山, 胡賊攻守不能得。今山南有大嶧,名曰「郗公嶧。」山北 有絕巖,秦始皇觀禮于魯,登于嶧山之上,命丞相李 斯以大篆勒銘山巔,名曰「晝門。」御覽引此注作盡門俱誤唯山東通志作 書門近是《詩》所謂「保有鳧嶧」者也。漷水又西南,逕蕃縣故 城南,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地理志》曰:夏車正奚仲之 國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遷于薛,改名 徐州。城南山上有奚仲冢。《晉太康地記》:「奚仲冢在城 南二十五里山上,百姓謂之神靈也。」齊封田文於此, 號孟嘗君,有《惠喻》。惠喻當作惠譽即馮璦焚券事也今郭側猶有文 冢,結石為郭,制作嚴固,瑩麗可尋。行人往還,莫不逕 觀,以為異見矣。漷水又西,逕仲虺城北。《晉太康地記》 曰:「奚仲遷於邳,仲虺居之,以為湯左相。其後當周爵 稱侯,後見侵削,霸者所絀,為伯任姓也。」應劭曰:「邳在 薛。」徐廣《史記音義》曰:「楚元王子郢,以呂后二年封上 邳侯也。」按史記楚元王子劉郢客封上邳侯有下,故此為上矣。《晉書地 道記》曰: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里。漷水又西,逕至胡 陸縣入于泗。故京相璠曰:薛縣,漷水首受蕃縣,西注 山陽胡陸是也。《經》言「瑕丘東」,誤耳。

又南過平陽縣西。縣即山陽郡之南平陽縣也。《竹 書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盻及宋人伐我 東鄙,圍平陽者也。」王莽改之曰黽平矣。泗水又南,逕 故城西,世謂之漆鄉。應劭《十三州記》曰:「漆鄉,邾邑也。」 杜預曰:「平陽東北有漆鄉漷」,今見有故城,西南方二 里,所未詳也。

又南過高平縣西,洸水從西北來流注之。泗水南 逕高平山,山東西十里,南北五里,高四里,與眾山相 連。其山最高,頂上方平,故謂之「高平山」,縣亦取名焉。 泗水又南,逕高平縣故城西。漢宣帝地節三年,封丞 相魏相為侯國。高帝八年,封將軍陳錯為橐侯。史記漢書 功臣表並作槁侯陳鍇為將從擊陳豨有功舊本水經注亦作槀侯此注改作橐侯未知何據豈酈君所 見史漢別本有異乎《地理志》曰:「縣,故山陽之橐也。」舊本橐作槁王莽 改曰高平。應劭曰:「章帝改。」按《本志》曰:「王莽改名,章帝 因之矣。」所謂洸水者,洙水也。蓋洸、洙相入受通稱矣。 又南過方輿縣東。漢哀帝建平四年,縣女子田無 嗇生子。先未生二月,兒啼腹中。及生不舉,葬之陌上。 三日,人過聞啼聲,母掘養之。

荷水從西來注之。荷當作菏注荷水即沛水之所苞注,以 成湖澤也。而東與泗水合於湖陵縣西六十里穀庭 城下,俗謂之「黃水口。」黃水西北通巨野澤,蓋以黃水 沿注于荷,故因以名焉。

又屈東南過湖陸縣南,洧涓水。宋本作涓涓水注同從東北來 流注之。《地理志》曰:「故湖陸縣也。」荷水在南,王莽改 曰湖陸。應劭曰:「《尚書》一名湖陵,章帝封東平王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