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4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遷為刺史。」三月壬午,詔「諸倉囤穀」麥充積者,出賜 貧民。夏四月戊申,詔假司空、上黨王長孫觀等討吐 谷渾拾寅。壬子,契丹國遣使朝貢。詔以孔子二十八 世孫魯郡孔乘為崇聖大夫,給十戶以供灑埽。六月 甲子,詔曰:「往年縣召民秀二人,問以守宰治狀,善惡 具聞,將加賞罰,而賞者未幾,罪者眾多。肆法傷生,情 所未忍。今特垂寬恕之恩,申以解網之惠,諸為民所 列者,特原其罪,盡可代之。」秋七月,詔河南六州之民, 戶收絹一匹、綿一斤、租三十石。乙亥,行幸陰山。蠕蠕 寇敦煌,鎮將樂洛生擊破之,事具《蠕蠕傳》。劉昱遣將 寇緣淮諸鎮,徐州刺史、淮陽公尉元擊走之。八月己 酉,高麗、庫莫奚國並遣使朝獻。庚申,帝從太上皇帝 幸河西,拾寅謝罪請降,許之。九月辛巳,車駕並還宮。 乙亥,劉昱遣使朝貢。己亥,詔曰:「自今京師及天下之 囚,罪未分判,在獄致死,無近親者,公給衣衾棺櫝葬 埋之,不得曝露。」辛丑,詔遣使者十人循行州郡,檢括 戶口。其有仍隱不出者,州郡縣戶主並論如律。庫莫 奚國遣使朝獻。冬十月,太上皇帝親將南討。詔州郡 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戶,收租五十石以備軍糧。《悉 萬斤國》遣使朝獻。武都王反攻仇池。詔長孫觀仍回 師討之。十有一月戊寅,詔「以河南七州牧守,多不奉 法,致新邦之民莫能上達。遣使者觀風察獄,黜陟幽 明。其有鰥寡孤獨貧不自存者,復其雜徭。年八十已 上,一子不從役。力田孝悌,才器有益於時,信義著於 鄉閭者,具以名聞。」癸巳,太上皇帝南巡,至於懷州,所 過問民疾苦,賜高年、孝悌力田布帛。十有二月庚戌, 詔關外苑囿聽民樵採。壬子,蠕蠕犯邊,柔元、鎮二部 敕勒叛應之。癸丑,沙門慧隱謀反,伏誅。是歲,州鎮十 一水旱,丐民田租,開倉賑恤。相州民餓死者二千八 百四十五人。吐谷渾部內羌民鍾豈渴干等二千三 百戶內附。是年,妖人劉舉自稱「天子」,齊州刺史、武昌 王平原捕斬之。

四年春正月丁丑,侍中、太尉、隴西王源賀以病辭位。 辛巳,粟特國遣使朝獻。二月甲辰,太上皇帝至自南 巡。辛亥,吐谷渾拾寅遣子費斗斤入侍,并獻方物。辛 未,禁斷寒食。三月丁亥,詔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使 於劉昱。高麗、吐谷渾、曹利諸國各遣使朝貢。夏五月 甲戌,蠕蠕國遣使朝貢。六月乙卯,詔曰:「朕應歷數,開 一之期,屬千載光熙之運,雖仰嚴誨,猶懼德化不寬, 至有門房之誅。然下民兇戾,不顧親戚,一人為惡,殃 及合門。朕為民父母,深所愍悼。自今以後,非謀反大 逆,干紀外奔,罪止其身而已。今德被殊方,文軌將一, 宥刑寬禁,不亦善乎!」闊悉國遣使朝貢。秋七月庚午, 高麗國遣使朝獻。己卯,曲赦仇池。癸巳,蠕蠕寇敦煌, 鎮將尉多侯大破之。八月庚子,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戊申,大閱於北郊。九月,以劉昱內相攻戰,詔將軍元 蘭等五將三萬騎及假東陽王丕為後繼,伐蜀漢。丙 子,契丹、庫莫奚、地豆于諸國各遣使朝獻。冬十月庚 子,劉昱遣使朝貢。十有一月,分遣侍臣循河南七州, 觀察風俗,撫慰初附。戊寅,吐谷渾國遣使朝獻。是歲, 州鎮十三大饑,丐民田租,開倉賑之。十有二月,詔「西 征吐谷渾兵在句律城,初叛軍者斬,次分配柔元、武 川二鎮,斬者千餘人。」

五年春二月庚子,高麗國遣使朝獻。癸丑,詔「定考課, 明黜陟。」閏月戊午,吐谷渾國遣使朝獻。夏四月丁丑, 龜茲國遣使朝獻。癸未,詔「天下賦調縣專督集牧守, 對檢送京師,違者免所居官。」詔「禁畜鷹鷂,開相告之 制。」五月丁酉,契丹、庫莫奚國各遣使獻名馬。丙午,詔 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使於劉昱。丁未,幸武州山。辛 酉,幸車輪山。六月庚午,禁殺牛馬。壬申,曲赦京師死 罪,遣備蠕蠕。秋八月丁卯,高麗、吐谷渾、《地豆于》諸國 遣使朝獻。九月癸卯,洛州人賈伯奴、豫州人田智度, 聚黨千餘人,伯奴稱「恆農王,智度稱上洛王。」夜攻洛 州州郡擊之,斬伯奴於緱氏,執智度送京師。冬十月, 蠕蠕國遣使朝獻,太上皇帝大閱於「北郊。」十有二月 丙寅,建昌王長樂改封安樂王。己丑,城陽王長壽薨。 庚寅,劉昱遣使朝貢。

承明元年春二月,蠕蠕、高麗、庫莫奚、波斯諸國並遣 使朝貢。是月,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事免官爵為兵。 夏五月,冀州武邑民宋伏龍聚眾自稱「南平王」,郡縣 捕斬之。《蠕蠕》國遣使朝貢。六月甲子,詔「中外戒嚴。分 京師見兵為三等。第一軍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 之。」辛未,太上皇帝崩。壬申,大赦,改年。大司馬、大將軍、 安城王萬安國坐矯詔殺神部長奚買奴於苑中,賜 死。戊寅,征西大將軍、安樂王長樂為太尉;尚書左僕 射、南平公目辰為司徒,進封宜都王。南部尚書李訢 為司空。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秋七月甲 辰,追尊皇妣李貴人為「思皇后。」以汝陰王天賜為征 西大將軍、儀同三司。高麗、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濮 陽王孔雀有罪賜死。八月甲子,詔曰:「朕猥承前緒,纂 戎洪烈,思隆先志,緝熙政道。群公卿士,其各勉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