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文帝甄皇后

按《魏志后妃傳》:「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 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歲,失 父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 時后家大有儲榖,頗以買之。后年十餘歲,白母曰:『今 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寶為罪。又左右皆饑 乏,不如以榖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 即從后言。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 后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后於鄴,有寵,生明帝及 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 留鄴。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 女以嬪于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后愈失意,有怨 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明帝即位,有 司奏請追諡,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 陵,又別立寢廟。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 鄉戶千,追封逸,諡曰敬侯。適孫像襲爵。四月,初營宗 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 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又嘗夢見后,於是差次 舅氏親疏高下,敘用各有差,賞賜累鉅萬。以像為虎 賁中郎將。是月,后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 年十一月,以后舊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節詣鄴昭 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像還,遷散騎常侍。青龍 二年春,追諡后兄儼曰「安城鄉穆侯。」夏,吳賊寇揚州, 以像為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 尉。三年薨,追贈衛將軍,改封魏昌縣,諡曰貞侯。子暢 嗣。又封暢弟溫、韡、豔皆為列侯。四年,改逸、儼本封皆 曰魏昌侯,諡因故。封儼世婦劉為東鄉君,又追封逸 世婦張為安喜君。景初元年夏,有司議定七廟。冬,又 奏曰:「蓋帝王之興,既有受命之君,又有聖妃,協於神 靈,然後克昌厥世,以成王業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 之子,皆有天下,而帝摯陶唐,商、周代興。周人上推后 稷,以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宮廟,世世享 嘗,《周禮》所謂「奏夷則,歌中呂,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 詩人頌之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 所由。又曰:「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詩》《禮》所稱姬宗之盛,其美如此。大魏期運,繼於有虞, 然崇弘帝道,三代彌隆,廟祧之數,實與周同。今武宣 皇后、文德皇后,各配無窮之祚。至於文昭皇后,膺天 靈符,誕育明聖,功濟生民,德盈宇宙,開諸後嗣,乃道 化之所興也。寢廟特祀,亦姜嫄之閟宮也,而未著不 毀之制,懼論功報德之義,萬世或闕焉,非所以昭孝 示後世也。「文昭廟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 不毀之典,以播聖善之風。」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 藏之金匱。帝思念舅氏不已。暢尚幼,景初末,以暢為 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又特為起大第,車駕親自臨 之。又於其後園為像母,起觀廟,名其里曰渭陽里,以 追思母氏也。嘉平三年正月,暢薨,追贈車騎將軍,諡 曰恭侯。子紹嗣。太和六年,明帝愛女淑薨,追封,諡淑 為「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取后亡從孫黃與合葬,追 封黃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德為之後,承甄氏姓,封 德為平原侯,襲公主爵。青龍中,又封后從兄子毅及 像弟三人皆為列侯。毅數上疏陳時政,官至越騎校 尉。嘉平中,復封暢子二人為列侯。后兄儼孫女為齊 王皇后。后父已沒,封后母為廣樂鄉君。

按注《魏書》曰:「逸娶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長男豫,早 終;次儼,舉孝廉,大將軍掾曲梁長;次堯,舉孝廉。長女 姜,次脫,次道,次榮,次即后。」后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 丁酉生,每寢寐,家中髣髴,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 者,常共怪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後相者劉良 相后及諸子,良指后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后自少至 長,不好戲弄。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 上閣觀之,后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后答言:「此豈女人 之所觀耶?」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 謂后曰:「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后答 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 《書》,何由見之邪?」后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 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閑宴,常勸帝言:「昔黃 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 淑媛,以豐繼嗣。」帝心嘉焉。其後帝欲遣任氏,后請於 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 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 流涕固請曰:「妾受敬遇之恩,眾人所知,必謂任之出, 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願重留 意。」帝不聽,遂出之。十六年十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 后從,留孟津,帝居守鄴。時武宣皇后體小不安,后不 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后猶不信。 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此 欲慰我意耳。」憂愈甚。後得武宣皇后還書,說疾已平 復,后乃懽悅。十七年正月,大軍還鄴,后朝武宣皇后, 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后見后如此,亦泣,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