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面監丞鮑思恭、尚輦直長王大貞、右武衛兵曹參 軍屈貞筠,皆攝監察御史,分往劎南、黔中、安南等六 道訊鞫,而擢國俊左臺侍御史。光業等亦希功於上, 惟恐殺人之少。光業殺者九百人,德壽殺七百人,其 餘亦不減五百人。太后久乃知其冤,詔六道使所殺 者還其家,國俊亦相踵而死,皆見有物為厲云。太后 又自加號「金輪聖神皇帝。」置七寶於廷:曰金輪寶,曰 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 臣寶,率大朝會則陳之。又尊其顯祖為立極文穆皇 帝,太祖為無上孝明皇帝。延載二年,武三思率蕃裔 諸酋及耆老,請作《天樞》,紀太后功德,以黜唐興周。制 可,使納言姚璹護作乃大裒銅鐵合冶之署,曰「大周 萬國頌德。」天樞置端門外,其制若柱,度高一百五尺, 八面,面別五尺。冶鐵象山為之趾,負以銅龍、石鑱,怪 獸環之。柱顛為雲蓋,出大珠。高丈,圍三之,作四蛟,度 丈二尺,以承珠。其趾。山周百七十尺,度二丈,無慮用 銅鐵二百萬斤,乃悉鏤群臣、蕃酋名氏其上。薛懷義 寵稍衰,而御醫沈南璆進,懷義失望,因火明堂,太后 羞之,掩不發。懷義愈狠恣怏怏。乃密詔太平公主擇 健婦縛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寧、將作大匠宗晉卿 率壯士擊殺之,以畚車載尸還白馬寺。懷義負幸昵 氣,蓋一時,出百官上,其徒多犯法。御史馮思勗劾其 姦,懷義怒,遇諸道,命左右毆之幾死,弗敢言。默啜犯 塞,拜新平伐逆、朔方道大總管,提十八將軍兵擊胡, 宰相李昭德、蘇味道至為之長史、司馬。後厭入禁中, 陰募力少年千人為浮屠,有逆謀。侍御史周矩劾狀, 請治驗。太后曰:「第出,朕將使詣獄。」矩坐臺,少選,懷義 怒馬造廷,直往坐大榻上。矩召吏受辭,懷義即乘馬 去。矩以聞,太后曰:「是道人素狂,不足治力。」少年聽窮 劾,矩悉投放醜裔。懷義構矩,俄免官。太后祀天南郊, 以文王、武王、士彠與唐高祖並配。太后加號天冊金 輪聖神皇帝。遂封嵩山,禪少室,冊山之神為帝,配為 后。封壇南有大槲,赦日置雞其杪,賜號「金雞樹。」自制 《升中述志》,刻石示後。改明堂為通天宮,鑄九州鼎,各 位其方,列廷中。又斂天下黃金作大儀鐘,不克。久之, 以崇先廟為崇尊廟,禮視太廟,旋復崇尊廟為太廟。 自懷義死,張易之、昌宗得幸,乃置控鶴府,有監,有丞 及主簿、錄事等,監三品,以易之為之。太后自見諸武 王,非天「下意。」前此中宗自房州還,復為皇太子,恐百 歲後為唐宗室躪藉,無死所,即引諸武及相王、太平 公主誓明堂,告天地,為鐵券,使藏史館。改昊陵署為 攀龍臺。久視初,以控鶴監為天驥府,又改奉宸府,罷 監為令,以左右控鶴為奉宸大夫。易之,復為令。神龍 元年,太后有疾,久不平,居迎僊院。宰相張柬之與崔 元暐等建策,請中宗以兵入,誅易之、昌宗。於是羽林 將軍李多祚等帥兵自元武門入,斬二張於院左。太 后聞變而起,桓彥範進請傳位,太后返臥不復語。中 宗於是復即位,徙太后上陽宮,帝率百官詣觀風殿 問起居,後率十日一詣宮,俄朝朔望。廢奉宸府官,遷 東都武氏廟於崇尊廟,更號崇恩,復唐宗廟,諸武王 者咸降爵。是歲后崩,年八十一。遺制稱則天大聖皇 太后,去帝號諡曰則天大聖后,祔乾陵。會武三思烝, 韋庶人復用事,於是大旱,祈陵輒雨。三思誅,帝詔崇 恩廟祠如太廟,齋郎用五品子。博士楊孚言:「太廟諸 郎取七品子,今崇恩取五品,不可。」帝曰:「太廟如崇恩, 可乎?」孚曰:「崇恩,太廟之私,以臣準君則僭,以君準臣 則惑。」乃止。及韋武黨誅,詔則天大聖皇后復號太后, 廢崇恩廟及陵。景雲元年,號太聖太后。太平公主奸 政,請復二陵官,又尊后曰天后聖帝,俄號聖后。太平 誅,詔黜周孝明皇帝號,復為太原郡王,后為妃。罷昊、 順等陵。開元四年,追號則天皇后。太常卿姜晈建言: 「則天皇后配高宗,廟主題『天后聖帝』,非是,請易題為 則天皇后武氏。」制可。

按《長孫無忌傳》:帝欲立武昭儀為后,無忌固言不可, 帝密以寶器錦帛十餘車賜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 朝散大夫。昭儀母復詣其家申請,許敬宗數勸之,無 忌厲色折拒帝後召無忌、遂良及于志寧,言后無息 昭儀有子,必欲立之者。無忌已數諫,即曰:「先帝付託 遂良,願陛下訪之。」遂良極道不可,帝不聽。后既立,以 無忌受賜而不助己,銜之。敬宗揣后指,陰使洛陽人 李奉節上無忌變事,與侍中辛茂將臨按,傅致反狀。 按《褚遂良傳》:「帝將立武昭儀,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 寧。及遂良入,或謂無忌當先諫,遂良曰:『太尉國元舅, 有不如意,使上有棄親之譏』。又謂勣上所重,當進曰 不可。司空國元勳,有不如意,使上有斥功臣之嬚。」曰: 「吾奉遺詔,若不盡愚,無以下見先帝。」既入,帝曰:「罪莫 大于絕嗣。皇后無子,今欲立昭儀,謂何?」遂良曰:「皇后 本名家,奉事先帝。先帝疾,執陛下手,語臣曰:『我兒與 婦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皇后無他過, 不可廢。」帝不悅。翌日復言,對曰:「陛下必欲改立后者, 請更擇貴姓。昭儀昔事先帝,身接帷笫,今立之,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