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耳目何?」帝羞默,遂良因致笏殿階,叩頭流血曰:「還 陛下此笏,丐歸田里。」帝大怒,命引出。武氏從幄後呼 曰:「何不撲殺此獠?」無忌曰:「遂良受顧命,有罪不加刑。」 會李勣議異武氏立,乃左遷遂良潭州都督。

按《來濟傳》:帝將以武氏為后,濟諫曰:「王者立后以承 宗廟,母天下。宜擇禮義名家,幽閑令淑者,副四海之 望,稱神祇之意。故文王興姒,《關雎》之化,蒙被百姓,其 福如彼。成帝縱欲以婢為后,皇統中微,其禍如此,惟 陛下詳察。」初,武氏被寵,帝特號宸妃。濟與韓瑗諫:「妃 有常員,今別立號,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謾言 濟等忠鯁,恐前經執奏,輒懷反仄,請加賞慰,而實銜 之。」帝示濟及瑗,濟等益懼。

按《韓瑗傳》:王后之廢,瑗雪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 時先帝所娶,今無罪輒廢,非社稷計。」不納。明日復諫 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婦,尚知相擇,況 天子乎?《詩》云:『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臣讀至此,常輟卷 太息,不圖本朝親見此禍,宗廟其不血食乎!」帝大怒, 詔引出。

按《李勣傳》:帝欲立武昭儀為皇后,畏大臣異議,未決。 李義府、許敬宗又請廢王皇后。帝召勣與長孫無忌、 于志寧、褚遂良計之,勣稱疾不至。帝曰:「皇后無子,罪 莫大于絕嗣,將廢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寧顧望不對。 帝後密訪勣曰:「將立昭儀,而顧命之臣皆以為不可, 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帝意遂定。而 王后廢。詔勣志寧奉冊立武氏

按《袁天綱傳》:武后之幼,天綱見其母曰:「夫人法生貴 子。」乃見二子,元慶、元爽,曰:「官三品,保家主也。」見韓國 夫人曰:「此女貴而不利夫。」后最幼,姆抱以見,紿以男。 天綱視其步與目,驚曰:「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 當作天子。」

中宗趙皇后

按《唐書后妃傳》:「中宗和思順聖皇后趙氏,京兆長安 人。祖綽,武德中戰有功,終右領軍將軍。父瓌,尚高祖 常樂公主。帝為英王,聘后為妃。高宗於公主恩尤隆, 武后不喜,乃幽妃內侍省。瓌自定州刺史駙馬都尉 貶括州,絕主朝謁,隨瓌之官。妃既囚,扃鍵牢謹,日給 飼料。衛者候其突煙,數日不出,披戶視之,死腐矣。瓌」 以壽州刺史與主預越王事死。神龍元年,追諡妃曰 恭皇后,贈瓌左衛大將軍。中宗崩,藏陵事。韋庶人不 臣,不得祔,有司加上尊諡,以后祔定陵。

按《舊唐書》本傳:和思皇后趙氏,神龍元年贈后諡為 恭皇后,贈瓌左衛大將軍。及中宗崩,將葬於定陵,議 者以韋后得罪,不宜祔葬,於是追諡后為和思,莫知 瘞所行招魂祔葬之禮。太常博士彭景直上言,「古無 招魂葬之禮,不可備棺槨,置轀輬。宜據《漢書郊祀志》 葬黃帝衣冠於橋山故事,以皇后褘衣於陵所寢宮」, 《招魂》「置衣於魂轝,以太牢告祭。遷衣於寢宮,舒於御 榻之右,覆以夷衾而祔葬焉。」從之。

中宗韋庶人

按《唐書后妃傳》:「中宗庶人韋氏,京兆萬年人。祖弘表, 貞觀中,曹王府典軍。帝在東宮,后被選為妃。嗣聖初, 立為皇后,尋與帝處房陵。每使至,帝輒恐欲自殺,后 止曰:『禍福何常,早晚等死耳,無遽及』!帝復即位,后居 中宮。是時上官昭容與政事方敬暉等,欲盡誅諸武, 武三思懼,乃因昭容入請,得幸於后,卒謀暉等誅之。」 初,帝幽廢,與后約,一朝見天日不相制。至是,與三思 共御床博戲,帝從旁典籌,不為忤。三思諷群臣上后 號為順天皇后,乃親謁宗廟,贈父元貞上洛郡王。左 拾遺賈虛己建言:「非李氏王者,盟書共棄之。今復國 未幾,遽私后家,且先朝禍鑒未遠,甚可懼也。如令皇 后固辭,使天下知後宮謙讓,不亦善乎?」不聽。神龍三 年,節愍太子舉兵敗,宗楚客率群臣請加號翊聖,詔 可。禁中謬傳有五色雲起,后作《司帝圖》以示諸朝,因 大赦天下,賜百官母妻封號。太史迦葉志忠表上《桑 條歌》十二篇,言后當受命,曰:「昔高祖時,天下歌《桃李》, 太宗時歌《秦王破陣》,高宗歌《堂堂》,天后世歌《武媚娘》, 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后今受命歌《桑條韋》,蓋后妃 之德,專蠶桑,共宗廟事也。」乃賜志忠第一區絹七百 段。太常少卿鄭愔因之被樂府。楚客又諷補闕趙延 禧離釋桑條,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諫議大夫。 於是昭容以武氏事動,后即表增出母服。民以二十 三為丁限,五十九免五品而上母、妻不繇夫子封者, 喪得用鼓吹,數改制度,陰儲人望,稍寵,樹親屬封拜 之。昭容與母及尚宮賀婁等多受金錢,封巫、趙、隴西 夫人,出入禁中,勢與上官埒。繇是墨敕斜封出矣。三 年,帝親郊,引后亞獻。明年正月望夜,帝與后微服過 市,彷徉觀覽,縱宮女出遊,皆淫奔不還。國子祭酒葉 靜能善禁架,常侍馬秦客高醫,光祿少卿楊均善烹 調,皆引入後庭。均、秦客烝於后,嘗喪免,不歷旬輒起。 帝遇弒,議者讙咎秦客及安樂公主。后大懼,引所親 議計,乃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輔政,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