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三十九卷目錄

 皇后部列傳十

  宋二

  哲宗孟皇后    哲宗劉皇后

  徽宗王皇后    徽宗鄭皇后

  欽宗朱皇后    高宗邢皇后

  高宗吳皇后    孝宗郭皇后

  孝宗夏皇后    孝宗謝皇后

  光宗李皇后    寧宗韓皇后

  寧宗楊皇后    理宗謝皇后

  度宗全皇后

宮闈典第三十九卷

皇后部列傳十

宋二

哲宗孟皇后

按《宋史后妃傳》:哲宗昭慈聖獻孟皇后,洺州人,眉州 防禦使、馬軍都虞候、贈太尉元之孫女也。初,哲宗既 長,宣仁高太后歷選世家女百餘入宮,后年十六,宣 仁及欽聖向太后皆愛之,教以女儀。元祐七年,諭宰 執,「孟氏子能執婦禮,宜正位中宮,命學士草制。」又以 近世禮儀簡略,詔翰林、臺諫給舍與禮官議冊后六 禮以進。至是,命尚書左僕射呂大防攝太尉,充奉迎 使;同知樞密院韓忠彥攝司徒副之;尚書左丞蘇頌 攝太尉,充發策使,僉書樞密院事王巖叟攝司徒副 之;尚書右丞蘇轍攝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 宗正事宗景攝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 密郡王宗晟攝太尉,充納成使;翰林學士范百祿攝 宗正卿副之;吏部尚書王存攝太尉,充納吉使,權戶 部尚書劉奉世攝宗正卿副之;翰林學士梁燾攝太 尉,充納采、問名使,御史中丞鄭雍攝宗正卿副之。帝 親御文德殿,冊為皇后,宣仁太后語帝曰:「得賢內助, 非細事也。」進后父閤門祗候在為崇儀使、榮州刺史, 母王氏華原郡君。久之,劉婕妤有寵。紹聖三年,后朝 景靈宮,訖事就坐,諸嬪御立侍,劉獨背立簾下。后閤 中陳迎兒呵之不顧,閤中皆忿。冬至日,會朝欽聖太 后於隆祐宮,后御坐朱髹金飾,宮中之制,惟后得之。 婕妤在他坐,有慍色,從者為易坐,製與后等。眾弗能 平,因傳唱曰:「皇太后出。」后起立,劉亦起,尋各復其所, 或已撤婕妤坐,遂仆於地。懟不復朝,泣訴於帝。內侍 郝隨謂婕妤曰:「毋以此戚戚,願為大家早生子,此坐 正當為婕妤有也。」會后女福慶公主疾,后有姊,頗知 醫,嘗已。后危疾,以故出入禁掖。公主藥弗效,持道家 治病符水入治。后驚曰:「姊寧知宮中禁嚴與外間異 邪?」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 耳。」后即爇符於帝前,宮禁相傳,厭魅之端作矣。未幾, 后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尼法端與供奉官王堅為后 禱祠。事聞,詔入內押班梁從政、管當御藥院蘇珪即 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宮妾幾三十人,搒掠備至,肢 體毀折,至有斷舌者。獄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錄罪 人過庭下,氣息僅屬,無一人能出聲者。敦逸秉筆疑 未下,郝隨等以言脅之,敦逸畏禍及己,乃以奏牘上 詔廢后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 名沖真。初,章惇誣宣仁后有廢立計,以后逮事宣仁, 惇又陰附劉賢妃,欲請建為后,遂與郝隨構成是獄, 天下冤之。敦逸奏言:「中宮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 詔下之日,天為之陰翳,是天不欲廢后也;人為之流 涕,是人不欲廢后也。」且言:「嘗覆錄獄事,恐得罪天下 後世。」帝曰:「敦逸不可更在言路。」曾布曰:「陛下本以皇 城獄出於近習推治,故命敦逸錄問。今乃貶錄問官, 何以取信中外?」乃止。帝久亦悔之,曰:「章惇誤我。元符 末,欽聖太后將復后位,適有布衣上書,以后為」言者, 即命以官。於是詔后還內,號元祐皇后。時劉號元符 皇后故也。崇寧初,郝隨諷蔡京再廢后,昌州判官馮 澥上書言后不得復。臺臣錢遹、石豫、左膚等連章論 「韓忠彥等信一布衣狂言,復已廢之后以掠虛美,望 斷以大義。」蔡京與執政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皆 主其說,徽宗從之,詔依紹聖詔旨,復居瑤華宮,加賜 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靖康初,瑤華宮火,徙居延 寧宮;又火,出居相國寺前之私第。金人圍汴,欽宗與 近臣議再復后,尊為元祐太后,詔未下而京城陷。時 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后以廢獨存。張邦昌僭位,尊 后為宋太后,迎居延福宮,受百官朝。胡舜陟、馬伸又 言,「政事當取后旨。」邦昌乃復上尊號,元祐皇后迎入 禁中,垂簾聽政。后聞康王在濟,遣尚書左右丞馮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