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三十一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五十一

  宋十七

  王淮       趙雄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陳騤

  胡晉臣      余端禮

  趙汝愚

官常典第二百三十一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五十一

宋十七

王淮

按《宋史》本傳:「淮字季海,婺州金華人。幼穎悟,力學屬 文。登紹興十五年進士第,為台州臨海尉。郡守蕭振 一見奇之,許以公輔器。振帥蜀,辟寘幕府。振出,眾欲 留,淮曰:『萬里將母,豈為利祿計』!皆服其器識。遷校書 郎。高宗命中丞舉可為御史者,朱倬舉淮,除監察御 史,尋遷右正言。」首論大臣養尊,小臣持祿,以括囊為 「智,以引去為高。願陛下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 百官。」宰相湯思退無物望,淮條其罪數十,於是策免。 至於吏部侍郎沈介之欺世盜名,都司方師尹之狡 險,大將劉寶掊克結權悻,皆劾罷之。又奏:「自治之策, 治內有三:正心術;寶慈儉,去壅蔽;治外有四:固封守, 選將帥,明賞罰,儲財用。」上深嘉歎。除祕書少監兼恭 王府直講。時恭王生子挺,淮白於丞相曰:「恭王夫人 李氏生皇嫡長孫,乞討論典禮。」錢端禮怒其名稱,奏 淮有年鈞以長之說。上曰:「是何言也,豈不啟邪心?」出 淮知建寧府,改浙西提刑。入見,陳閩中利病甚悉,帝 褒嘉之,且令一至東宮。皇太子待以師儒,特施拜禮。 尋召除太常少卿,除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龍大淵 贈太師,仍畀儀同三司恩數。張說除太尉,在京宮觀 皆封還詔書。除翰林學士、知制誥,訓詞深厚,得王言 體。上命擇文學行誼之士,淮薦鄭伯熊、李燾、程叔達, 皆擢用。淳熙二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辛 棄疾平茶寇,上功太濫,淮謂:「不核真偽,何以勸有功?」 文州蕃部擾邊,吳挺奏庫彥威失利;靖州夷人擾邊, 楊倓奏田淇失利。淮謂:「二將戰歿,若罪之,何以勸來 者?」上嘗諭曰:「樞密臨事盡公,人無間言。差除能守法, 甚善。」薦軍師吳拱、郭田、張宣,除同知樞密院事、參知 政事。時宰相久虛,淮與李彥穎同行相事。淮謂:「授官 當論賢否,不事形跡,誠賢,不敢以鄉里故舊廢之,非 才不敢以己私庇之。」上稱善,擢知院事、樞密使。上言: 武臣嶽祠之員宜省。淮曰:「有戰功者,壯用其力,老而 棄之,可乎?」趙雄言:「北人歸附者,畀以員外直,宜令詣 吏部。」上曰:「姑仍舊。」淮曰:「上意即天意也。」雄又奏言:宗 室嶽祠八百員宜罷。淮曰:「堯親睦九族,在平章百姓 之先,骨肉之恩疏,可乎?」時辛棄疾平江西寇,王佐平 湖南寇,劉焞平廣西寇,淮皆處置得宜,論功惟允。上 深嘉之,謂陳康伯雖有人望,處事則不及卿。八年,拜 右丞相兼樞密事。先是,自夏不雨,至秋,是日甘雨如 注,士大夫相賀。上亦喜,命相而雨,乃命口算諸郡絹 錢,盡蠲一年,為緡八十餘萬。趙雄罷相,蜀士之在朝 者皆有去意,淮謂:「此唐季黨禍之胎也,豈聖世所宜 有?」皆以次進遷,蜀士乃安。樞密都承旨王抃怙寵為 姦,淮極陳其罪,謂:「人主受謗,鮮不由此。」上即斥之,且 曰:「丞相直諒無隱,君臣之間,正宜如此。」章穎論事狂 直,上將黜之,淮曰:「陛下樂聞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 此風可賀也。黜之適成其名。」上說,穎復留。時以荒政 為急,淮言:「李椿年老成練達,擬除長沙帥;朱熹學行 篤實,擬除浙東提舉,以倡郡國。」其後推賞,上曰:「朱熹 職事留意。」淮言「修舉荒政,是行其所學,民被實惠,欲 與進職。」上曰:「與升直徽猷閣。」成都闕帥,上加訪問,淮 以留正對。上曰:「非閩人乎?」淮曰:「立賢無方。湯之執中 也,必曰『閩有章子厚、呂惠卿,不有曾公亮、蘇頌、蔡襄 乎?必曰江浙多名臣,不有丁謂、王欽若乎』?」上稱善,拜 左丞相。天長水害七十餘家,或謂不必以聞,淮曰:「昔 人謂人主不可一日不聞水旱盜賊。《記》曰:『四方有敗, 必先知之』。豈可不以聞?」鎮江饑民彊借菽粟,執政請 痛懲之,淮曰:「令甲,饑民罪不至死。」進士八人求以免 舉恩為升等,淮曰:「八人得之,則百人援之。」龔頤以執 政之客補官,求詣銓曹,淮以此門不可啟,絕其請。嘗 言跅弛之士,緩急能出死力,乃以周極知安豐軍,辛 棄疾與祠。上章力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判衢州。淮 力辭,改提舉洞霄宮。光宗嗣位,詔詢初政,淮以盡孝 進德,奉天敬民,用人立政,罔不在初。母亡,居喪如禮。 得疾,忽語家人曰:「《易》卦六十四,吾年亦然。」淳熙十六 年薨。訃聞,上哀悼,輟視朝,贈少師,諡「文定。」初,朱熹為 浙東提舉,劾知台州唐仲友。淮素善仲友,不喜熹,乃 擢陳賈為監察御史,俾上疏言「近日道學假名濟偽 之弊,請詔痛革之。」鄭丙為吏部尚書,相與葉力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