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學,熹由此得祠。其後慶元偽學之禁始於此。

趙雄

按《宋史》本傳:「雄字溫叔,資州人。為隆興元年類省試 第一。虞允文宣撫西蜀,辟幹辦公事。入相,薦於朝。乾 道五年,召見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詔除正字。范 成大使金,將行,雄當登對,允文招與之語,既進見,雄 極論恢復,孝宗大喜曰:『功名與卿共之』。即除右史,兩 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賀會慶節,雄館伴。子敬披」 露事情不敢隱,邏者以聞。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 言對,上喜。金使入辭,故事當用樂,雄奏:「卜郊有日,天 子方齋,樂不可用。」上難之,遣中使諭雄,雄奏:「金使必 不敢不順,即有他,臣得引與就館。」上大喜。雄請復置 恢復局,日夜講磨,條具合上意,除中書舍人。自選人 入館至此,未滿歲也。時金將起河南之役,議盡以諸 陵梓宮歸於我,上命雄出使賀生辰,仍止奉遷陵寢 及正受書儀。雄既見金主,爭辨數四,其臣屢喝起,雄 辭益力,卒得請乃已。金人謂之「龍鬥。」嘗上疏論恢復 計,大略謂「莫若由蜀以取陝西,得陝西以臨中原,是 秦制六國之勢也。」八年,以母憂去。淳熙二年,召為禮 部侍郎,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一日,奏事,上 曰:「今夏蠶麥甚熟,絲米價平,可喜。」雄奏:「孟子論王道 始於不饑不寒。」上曰:「近世士大夫好高論,恥言農事, 微有西晉風。豈知《周禮》與《易》言理財,周公、孔子曷嘗 不以理財為務?且不獨此士夫諱言恢復,不知其家 有田百畝,內五十畝為人所據,亦投牒理索否?」雄曰: 「陛下志在大有為,敢不布堯言」,書之《時政記》。十一月, 同知樞密院事。五年三月,參知政事。十一月,拜右丞 相。每進見,必曰:「二帝在沙漠,未嘗離諸口也。」朱熹累 召不出,雄請處以外郡,命知南康軍。熹極論時事,上 怒,諭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詞窮理短,罪之適成其 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問可也。」會周必大亦力言之, 乃止。紹興帥張津獻羨餘四十萬緡,雄乞降旨下紹 興,以其錢為民代輸和買身丁折帛錢之半,使取諸 民者,民復得之,足以見聖王之德。自雄獨相,蜀人在 朝者僅十數。及眷衰,有言其私里黨者,上疑之。已而 陳峴為四川制置,王渥為茶馬,命從中出。雄求去,詔 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選才無鄉舊,蓋有所激也。 祖宗時,蜀人未嘗除蜀帥,雄請外,除觀文殿大學士。 四川制置使王藺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論之。雄 乞免,改知瀘南安撫使。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 陵無險可恃,雄請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擾。張栻再被 召,論恢復固當,第其計非是,即奏疏。孝宗大喜,翌日, 以疏宣示,且手詔云:「恢復當如栻所陳方是。」即除侍 講,云:「且得直宿時與卿論事。」虞允文與雄之徒不樂, 遂沮抑之。廣西橫山買馬,諸蠻感悅,爭以善馬至。上 知栻治行,甚嚮栻,眾皆忌嫉。洎。栻復出荊南,雄事事 沮之。時司天奏相星在楚地,上曰:「張栻當之。」人愈忌 之。光宗將受禪,召雄,雄上《萬言書》,陳修身齊家「以正 朝廷之道」,言甚剴切。詔授寧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 三司,進衛國公。改帥湖北,疾甚,改判資州,又除潼川 府,改隆興府。紹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贈少師。嘉定二 年,諡文定。

周必大

按《宋史》本傳,「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鄭州管城 人。祖詵,宣和中倅廬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學博士。必 大少英特,父死,鞠於母家,母親督課之。紹興二十年, 第進士,授徽州戶曹,中博學宏詞科,教授建康府,除 太學錄,召試館職,高宗讀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祕書 省正字。館職復召試自此始。兼國史院編修官,除監 察御史。孝宗踐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舊見 卿文,其以近作進。」上初御經筵,必大奏:「經筵非為分 章析句,欲從容訪問,裨聖德,究治體。」先是,左右史久 不除,並記注壅積。必大請言動必書,兼修月進。迺命 必大兼編類聖政所詳定官。又兼權中書舍人。侍經 筵。嘗論邊事,上以蜀為憂,對曰:「蜀民久困,願詔撫諭, 事定宜寬其賦。」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 駁不辟權倖。翟婉容位官吏轉行礙止法,爭之力。上 曰:「意卿止能文,不謂剛正如此。」金索講和時舊禮,必 大條奏請正敵國之名,金為之屈。曾覿、龍大淵得幸, 臺諫交彈之,並遷知閤門事。必大與金安節不書黃, 且奏曰:「陛下於政府侍從,欲罷則罷,欲貶則貶,獨於 二人委曲遷就,恐人言紛紛未止也。」明日,宣手詔,謂: 「給舍為人鼓扇太上時小事,安敢爾?」必大入謝曰:「審 爾,則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 卿舉職,但欲破朋黨,明紀綱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 不行,遂請祠去。久之,差知南劍州,改提點福建刑獄。 入對:願詔中外舉文武之才,區別所長為一籍,藏禁 中,備緩急之用。除祕書少監兼直學士院,兼領史職。 鄭聞草必大制,上改竄其末,引漢宣帝事。必大因奏 曰:「陛下取漢宣帝之言,親制贊書,明示好惡。臣觀西 漢所謂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