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霍光,至於公孫弘、蔡義、韋賢,號曰儒者,而持祿保位, 故宣帝謂俗儒不達時宜,使宣帝知真儒,何至雜伯 哉?願平心察之,不可有輕儒名。」上喜其精洽,欲與之 日夕論文。德壽加尊號,必大曰:「太上萬壽,而紹興未 議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為未安。按建炎遙拜徽宗 表,及唐憲宗上順宗尊號冊文,皆稱皇帝』。」議遂定。趙 雄使金,賫國書,議受書禮,必大立具草,略謂:「尊卑分 定,或較等威,叔姪情親,豈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嘗諭 國書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兼權兵部 侍郎。奏請重侍從以儲將相,增臺諫以廣耳目,擇監 司郡守以補郎官。尋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同修 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日,詔同王之奇、陳良翰對選 德殿,袖出手詔,舉唐太宗、魏徵問對,以在位久,功未 有成,治效優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退而 條陳:「陛下練兵以圖恢復而將數易,是用將之道未 至;擇人以守郡國而守數易,是責實之方未盡。諸州 長吏,倏來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 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姦何由可察,民瘼 何由可蘇?」上善其言,為革二弊:江湖旱,請捐南庫錢 二十萬代民輸。上嘉之,兼侍講兼中書舍人。未幾,辭 直學士院,從之。張說再除簽書樞密院,給事中莫濟 封還錄黃,必大奏曰:「昨舉朝以為不可,陛下亦自知 其誤而止之矣。曾未周歲,此命復出,貴戚預政,公私 兩失,臣不敢具草。」上批:「王曮疾」速譔入。濟、必大予宮 觀,日下出國門。說露章薦濟、必大。於是濟除溫州,必 大除建寧府。濟被命即出,必大至豐城,稱疾而歸,濟 聞之大悔。必大三請祠,以此名益重。久之,除敷文閣 待制兼侍讀,兼權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勞之曰: 「卿不迎合,無附麗,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尋兼太子 詹事。奏言:「太宗儲才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儲才為 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氣,卒致裔夷之禍。秦檜 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願陛下儲才於閑暇之日。」上 日御毬場,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閱武,然太祖二百 年天下屬在聖躬,願自愛。」上改容曰:「卿言甚忠,得非 虞御橛之變乎?正以讎恥未雪,不欲自逸爾。」升兼侍 讀,改吏部侍郎,除翰林學士。久雨,奏請減後宮給使, 寬浙郡積逋,命省部議優恤。內直宣引,論:「金星近前 星,武士擊毬,太子亦與,臣甚危之。」上俾語太子,必大 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以驅馳,臣安敢勸以違命?陛 下勿命之可也。」乞歸,弗許。上欲召人與之分職,因問 呂祖謙能文否?對曰:「祖謙涵養久,知」典故,不但文字 之工。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進吏部兼承旨。詔禮 官議明堂典禮,必大定圜丘合宮互舉之議。被旨撰 《選德殿記》及《皇朝文鑑序》。必大在翰林幾六年,制命 溫雅,周盡事情,為一時詞臣之冠。或言其再入也,實 曾覿所薦,而必大不知。除參知政事,上曰:「執政於宰 相,固當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議事,執政更無語,何也?」 必大曰:「大臣自應互相可否,自秦檜當國,執政不敢 措一辭,後遂以為當然。陛下虛心無我,大臣乃欲自 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隱,則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 久旱,手詔求言,宰相謂此詔一下,州郡皆乞振濟,何 以應之?約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儕阻 隔之,何以塞公論?」有介椒房之援求為郎者,上俾諭 給、舍繳駁,必大曰:「臺諫、給舍與三省相維持,豈可諭 意不從?失體?從則壞法。命下之日,臣等自當執奏。」上 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當予而不予則有怨;不 當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責,非任怨也。」除知 樞密院,上曰:「每見宰相不能處之事,卿以數語決之。 三省本末,可輟卿也。」山陽舊屯軍八千,雷世方乞止 差鎮江一軍五千。必大曰:「山陽控扼清河口,若今減 而後增,必致敵疑。揚州武鋒軍,本屯山陽者,不若歲 撥三千,與鎮江五千同戍。」郭杲請移荊南軍萬二千 永屯襄陽,必大言:「襄陽固要地,江陵亦江北喉襟。」於 是留二千人。上諭以金既還上京,且分諸子出鎮將 若何?必大言:「敵恫疑虛喝,正恐我先動,當鎮之以靜, 惟邊將不可不精擇。」拜樞密使,上曰:「若有邊事,宣撫 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諸軍升差籍,時點召一二 察能否,主帥悚激,無敢容私。刱諸軍點試法,其在外, 解發而親閱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將二人不能開 弓,乞罷軍。上曰:「此樞使措置之效也。」金州謀帥必大 曰:「與其私舉,不若明揚令侍從管軍薦舉。」或傳大石 林牙將加兵於金,忽魯大王,分據上京,邊臣結約夏 國,必大皆屏不省,勸上持重勿輕動。既而所傳果妄。 上曰:「卿真有先見之明。」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首奏:「今內外晏然,殆將二紀,此正可懼之時,當」思經 遠之計,不可紛更,欲速秀州,乞減大軍總制錢二萬。 吏請勘當,必大曰:「此豈勘當時耶?」立蠲之封事,多言 大臣同異,必大曰:「各盡所見,歸於一是,豈可尚同?陛 下復祖宗舊制,命三省覆奏而後行,正欲上下相維, 非止奉行文書也。」高宗升遐,議用顯仁例,遣三使詣 金,必大謂今昔事殊,不當畏敵,曲徇止之。賀正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