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5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覆出之患。謹便嬖之防而不使之弄權,抑恩澤之請, 而不至於無節。」言多剴切。寶祐元年,兼侍讀,遷侍御 史,言《法孝宗》八事,薦名士二十餘人,進尚書吏部侍 郎兼中書舍人,兼同脩國史、實錄院同脩撰,仍兼侍 讀。亟辭,出關,不允。有事于南郊,元鳳為執綏官,答問 多所開陳。帝因欲幸西太乙宮,力諫止之。三年,遷權 工部尚書,力求補外,特授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 院事。蜀境與沅、靖交急,朝廷欲擇重臣出鎮上流,用 徐敏子易蜀帥,及用向士璧為鎮撫,元鳳請下荊南 調兵援蜀,移呂文德上沅、靖,進依前職簽書樞密院 事兼權參知政事,進參知政事。尋進拜右丞相兼樞 密使,進封新安郡公。力辭,御筆勉諭,猶周回累日而 後治事。疏奏「正心待臣、進賢、愛民、備邊、守法、謹微、審 令」八事,高孝、光寧《四朝國史》未就,奏轉任,尤焴領其 事,纂修成之。會丁大全謀奪相位,元鳳力辭,授觀文 殿大學士、判福州、福建安撫使。又力辭,依前職提舉 洞霄宮。開慶兵興,上手疏收人心、重賞罰、團結民兵 數事。俄起判平江府兼淮、浙發運使,《四》上章乞免三 年,御筆趣行,奏免修《明𡱈》米五萬石。拜特進,依前職 充醴泉觀兼侍讀。度宗即位,進少保。三年,拜少傅、右 丞相兼樞密使,進封吉國公。以言罷。依舊少保、觀文 殿大學士、醴泉觀使。乞致仕,不許。四年,罷觀使,以守 少保、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卒。《遺表》聞,帝震悼輟朝,特 贈少師。元鳳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貳令,元鳳謝 之曰:「除授須由資。」其人累請不許,乃以先世為言。元 鳳曰:「先公疇昔相薦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今子所 求躐次,豈先大夫意哉?矧以國家官爵報私恩,某所 不敢。」有嘗遭元鳳論列者,其後見其可用,更薦拔之, 每曰:「前日之彈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盡其才也。」 所著《訥齋文集》若干卷。

皮龍榮

按《宋史》本傳:「龍榮,字起霖,一字季遠,潭州醴陵人。淳 祐四年進士。歷官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遷學諭,授諸 王宮大小學教授,兼資善堂直講。入對,請以改過之 實易運化之名,一過改而一善著,百過改而百善融。 遷祕書郎,升著作郎。入對,因及真德秀、崔與之廉,龍 榮曰:『今天下豈無廉者?願陛下崇獎之,以風天下。執 賞罰之公,以示勸懲』。」帝以為然。兼兵部郎官,差知嘉 興府。召赴闕,遷侍右郎官兼資善堂贊讀,又遷吏部 員外郎兼直講。入對,言:「忠王之學,願陛下身教之於 內。」帝嘉納之。遷將作監兼尚右郎官,祕書少監兼吏 部郎中、宗正少卿,起居郎兼權侍左侍郎兼給事中, 吏部侍郎兼贊讀,封醴陵縣男,遷集「賢殿修撰、提舉 太平興國宮。」召見,進刑部侍郎,加寶章閣待制、荊湖 南路轉運使,權刑部尚書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 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進封伯,權參知政事兼太 子賓客。二年,拜參知政事,仍兼太子賓客,封壽沙郡 公。三年,罷為湖南安撫使、判潭州。四年,以資政殿大 學士提舉洞霄宮,以右正言曹孝慶論罷。咸淳元年, 以舊職奉祠。殿中侍御史陳宗禮、監察御史林拾先 後論劾,削一官。它日,帝偶問龍榮安在,賈似道恐其 召用,陰諷湖南提點刑獄李雷應劾之。雷應至官,謁 龍榮,龍榮託故不出,既退,又斥罵之。或以語雷應,不 能平,遂疏其罪。又謂每對人言,有「吾擁至尊于膝上」 之語。詔徙衡州居住,湖南提刑治衡州,龍榮恐不為 雷應所容,未至而歿。龍榮少有志略,精於《春秋》學,有 文集三十卷。性忼直,似道當國,不肯降志,又以度宗 舊學,卒為似道所擯。德祐元年,復其官,致仕。二年,太 府卿柳岳乞加贈諡,未及行而宋亡。

葉夢鼎

按《宋史》本傳:「夢鼎,字鎮之,台之寧海人。本陳待聘之 子,七歲後於母族。少從直龍圖閣鄭霖、宗正少卿趙 逄龍學,以太學上舍試入優等兩優,釋褐出身,授信 州軍士推官,攝教事,講荒政,遷太學錄。淳祐二年,雷 變,上封事,言召人才,戒媟近。明年輪對,言君子直言、 軍制、楮幣、任官分閫六事。同番昜湯巾召試館職,授」 祕書省正字。四年,升校書郎兼莊文府教授。五年,遷 祕書郎,轉對,言定國本,求哲輔,專閫帥,獎用介直。雷 變上言,援唐康澄「五可畏」之說,遷著作佐郎。六年,拜 軍器少監兼兵部郎官,轉對,言國計、邊事、國體三事。 又言:「外有窺邊之大敵,內有伺隙之巨姦,奇衺蠱媚 於宮闈,熏腐依憑於城社,強藩悍將」,牙糵易搖,草竊 姦宄,肘腋階變。權知袁州轉運司,和糴米三萬斛。夢 鼎言:「袁山多而田少,朝廷免和糴已百年,自今開之, 百姓子孫受無窮之害,則無窮之怨。」從之。民湯頎獻 田學宮,妻子離散,夢鼎遂還之,毀萬載旗、莆村淫祠, 塞其妖井。召赴行在。丁本生母憂。十一年,免喪,拜司 封員外郎。輪對,言:「陛下惑於左右之讒說,例視言者 為好名,中傷既深,膠固莫解。近歲以來,言稍犯人主 之所難者,不顯罷則陰黜,不久外則投閒。去者屢召 而不還,來者一鳴而輒斥。」兼玉牒檢討官,以直祕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