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能辦此?」因謂執事者曰:「自今出疆之使,皆宜擇人。」明 年,加昭文館直學士,兼堂後官。再加諫議大夫,遷翰 林院侍講學士,改禮部尚書,遷翰林學士,兼太常卿、 修國史、尚書如故。昉自天會十二年入禮部,在職凡 七年。當是時,朝廷方議禮,制度或因或革,故昉在禮 部兼太常甚久云。除濟南尹,拜參知政事。皇統四年, 表乞致仕,不許。六年,再表乞致仕,乃除汴京留守,封 鄆國公。復請如初,以儀同三司致仕。天德初,加開府 儀同三司。薨,年六十八。昉性仁厚,待物甚寬。有家奴 誣告昉以馬資送叛人出境,考之無狀,有司以奴還 昉,昉待之如初,曰:「奴誣主人以罪,求為良耳,何足怪 哉!」人稱其長者。昉雖貴,讀書未嘗去手,善屬文,最長 於詔冊,作《太祖睿德神功碑》,當世稱之。自使高麗歸, 後高麗使者至,必問昉安否云。

鐵連

按《元史》本傳:鐵連,乃蠻人也,居絳州。祖伯不花為宗 王拔都王傅。鐵連魁偉寡言,有謀略,早歲宿衛王府。 拔都分地平陽,以鐵連監隰州。中統初,調平陽馬步 站達魯花赤。至元初,宗王海都叛,廷議欲伐之。世祖 曰:「朕以宗室之情,惟當懷之以德,其擇謹密足任大 事者,往使焉。」左右以鐵連對,遂召見,語及大事,鐵連 應對稱旨,帝嘉其辯慧,曰:「此事非汝不可,然必先詣 拔都蒙哥鐵木王所,相與計事而後行」,使二人副之。 鐵連既奉命,欲直造海都境,視其虛實,然後議於諸 王。副者弗從,曰:「上命我輩先議於王,今遽造敵境,不 可。」鐵連曰:「親承密旨,汝輩違則當誅。」副者懼而從之 行。既至海都,日召宗親宴飲,將伺其隙謀害之。鐵連 乃厲聲斥之曰:「且食勿語,望語言脫口相摭為罪耶!」 良久,海都曰:「直哉!」酒半,鐵連求衣為歡。海都嘉其雄 辯,將解與之。其妃止之,以皮服二襲付之,因語其屬 曰:「為使者當如是矣。」厚贈以行。既至拔都蒙哥鐵木 王所,具告以故。王曰:「祖宗有訓,叛者人得誅之。如通 好不從,奉師以行天罰,我即外應掩襲,勦絕不難矣。」 鐵連還,悉以事聞,因言於帝曰:「海都兵繁而銳,不宜 速戰。來則堅壘待之,去則勿追自守既固,則無虞矣。」 帝深然之,敕所受海都皮服,全飾以金,凡朝會宜服 以表示焉,其賞賜不可勝計。後屢使拔都王所,道遇 海都游兵副者前行,失對,遇害。鐵連後至曰:「我為天 子使,可以非禮犯之耶?」游兵語屈,乃曰:「前者偽使,此 真使也。」釋之遂獨得還。帝嘗謂侍臣曰:「有鐵連,則朕 之宗族將不失和矣。」海都覘伺拔都王為備已嚴,意 乃帖然。《鐵連》始終凡四往返,歷十四年。帝謂鐵連曰: 「在朝官之要重者,惟汝所擇。」對曰:「臣志在王室,其事 未辦,不敢奉命。今臣母在絳州,老且病,得侍朝夕,幸 也。」詔從其請,授絳州達魯花赤。至元十五年,平陽李 二謀亂,鐵連捕問,盡得其狀。中書奏進其秩,帝曰:「鐵 連豈惟能辦此耶!」加宣武將軍。至元十八年,病卒於 官,年六十四。子荅刺帶嗣,官信武將軍、同知大同路 總管府事。

郝經

按《元史》本傳,「經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澤州之陵川。 家世業儒,祖天廷,元裕嘗從之學。金末,父思溫辟地 河南之魯山。河南亂,居民匿窖中,亂兵以火熏灼之, 民多死,經母許亦死。經以蜜和寒葅汁,決母齒,飲之 即蘇。時經九歲,人皆異之。金亡,徙順天。家貧,晝則負 薪米為養,暮則讀書。居五年,為守帥張柔、賈輔所知」, 延為上客。二家藏書皆萬卷,經博覽無不通,往來燕、 趙間。元裕每語之曰:「子貌類汝祖,才器非常。勉之!」憲 宗二年,世祖以皇弟開邸金蓮川,召經,諮以經國安 民之道,條上數十事,大悅,遂留王府。是時連兵於宋, 憲宗入蜀,命世祖總統東師,經從至濮。會有《得宋國 奏議》以獻,其言謹邊防、守衝要凡七道,遂下諸將議。 經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彼今未有敗亡之 釁,我乃空國而出,諸侯窺伺於內,小民凋弊於外,經 見其危,未見其利也。王不如修德布惠,敦族簡賢,綏 懷遠人,控制諸道,結盟飭備,以待西師。上應天心,下 繫人望。順時而動,宋不足圖也。」世祖以經儒生,愕然 曰:「汝與張拔都議耶?」經對曰:「經少館張柔家,嘗聞其 論議,此則經臆說耳,柔不知也。」進《七道議》七千餘言, 乃以楊惟中為江、淮、荊湖南、北等路宣撫使,經為副, 將歸德軍,先至江上,宣布恩信,納降附。惟中欲私還 汴,經謂之曰:「我與公同受命南征,不聞受命還汴也。」 惟中怒,弗聽。經率麾下揚旌而南,惟中懼謝,乃與經 俱行。經聞憲宗在蜀,師久無功,進《東師議》,其略曰:「經 聞圖天下之事於未然則易,救天下之事於已然則 難。已然之中復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來者得遂, 是尤難也。國家以一旅之眾,奮起朔漠,斡斗極以圖 天下,馬首所向,無不摧破。滅金源,并西夏,蹂荊、襄,克 成都,平大理,躪躒諸夷,奄征四海,有天下十八,盡元 魏金源故地而加多,廓然莫與侔大也。惟宋不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