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能混一,連兵搆禍踰二十年」,何曩時掇取之易,而今 日圖惟之難也?夫取天下,有可以力并,有可以術圖。 并之以力則不可久,久則頓弊而不振;圖之以術則 不可急,急則僥倖而難成。故自漢、唐以來,樹立攻取, 或五六年,未有踰十年者。「是以其力不弊,而卒能保 大定功。」晉之取吳,隋之取陳,皆經營比佽十有餘年, 是以其術得成,而卒能混一。或久或近,要之成功各 當其可,不妄為而已。國家建極開統,垂五十年,而一 之以兵,遺黎殘姓,游氣驚魂,虔劉劘盪,殆欲殲盡。自 古用兵,未有如是之久且多也,其力安得不弊乎!且 括兵率賦,「朝下令而夕出師,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闔 國大舉,以之伐宋而圖混一,以志則銳,以力則彊,以 土則大,而其術則未盡也。苟於諸國既平之後,息師 撫民,致治成化,創法立制,敷布條綱,上下井井,不撓 不紊,任老成為輔相,起英特為將帥,選賢能為任使, 鳩智計為機衡,平賦以足用,屯農以足食,內治既舉, 外禦亦備。如其不服,姑以《文誥》。拒而不從,而後伺隙 觀釁,以正天伐。」自東海至于襄、鄧,重兵數道,聯幟接 武,以為正兵。自漢中至於大理,輕兵捷出,批亢抵脅, 以為奇兵。帥臣得人,師出以律,高拱九重之內,而海 外有截矣。是而不為,乃於間歲遽為大舉,上下震動, 兵連禍結,底安於危,是已然而莫可止者也。東師未 出,大王仁明,則猶有未然者,可不議乎?國家用兵,一 以國俗為制,而不師古,不計師之眾寡,地之險易,敵 之強弱,必合圍把槊,獵取之若禽獸然,聚如丘山,散 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鞭弭所屬,指期約日,萬 里不忒。得兵家之詭道,而長於用奇。自《澮河》之戰,乘 勝下燕、雲,遂遺「兵而去,似無意於取者。既破回鶻,滅 西夏,乃下兵關、陝以敗金師,然後知所以深取之」,是 長於用奇也。既而為斡腹之舉,由金、房繞出潼關之 背以攻汴,為擣虛之計,自西和徑入石泉、威、茂以取 蜀,為示遠之謀;自臨洮、吐番穿徹西南以平大理,皆 用奇也。夫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而後可以用奇。豈有 「連百萬之眾,首尾萬餘里,六飛雷動,乘輿親出,竭天 下,倒四海,騰擲宇宙,軒豁天地,大極於遐徼之土,細 窮於委巷之民,撞其鐘而掩其耳,囓其臍而蔽其目, 如是用奇乎?是執千金之璧而投瓦石也。」其初以奇 勝也,關隴江淮之北,平原曠野之多,而吾長於騎,故 所向不能禦。兵鋒新銳,民物稠夥,擁「而擠之,郡邑自 潰。而吾長於攻,故所擊無不破,是以用其奇而驟勝。」 今限以大山深谷,阨以重險薦阻,迂以危途繚徑,我 之乘險以用奇則難,彼之因險以制奇則易。況於客 主勢懸,蘊蓄情露,無虜掠以為資,無俘獲以備役,以 有限之險,雖有奇謀祕略,無所用之力。無所用與無 力同勇,無所施與不勇同;計不能行與無計同。泰山 壓卵之勢,河海濯爇之舉,擁遏頓滯,盤桓而不得進, 所謂「強弩之末不能射魯縞」者也。為今之計,則宜救 已然之失,防未然之變而已。西師既構,猝不可解,如 兩虎相𩰚,猝入於巖阻,見之者辟易不暇。又焉能以 理相喻,使之逡巡自退?彼知其危,竭國以并命,我必 其取,「無由以自悔,兵連禍結,何時而已?殿下宜遣人 稟命於行在所,大軍壓境,遣使喻宋,示以大信,令降 名進幣,割地納質,彼必受命,姑為之和,偃兵息民,以 全吾力而圖後舉,天地人神之福也。稟命不從,殿下 之義盡而後進。吾師重慎詳審,不為躁輕飄忽,為前 定之謀而一之以正大,假西師以為奇而用吾正。」比 師南轅,先示恩信,申其文移,喻以禍福,使知殿下仁 而不殺,非好攻戰闢土地,不得已而用兵之意。誠意 昭著,恩信流行。然後閱實精勇,別為一軍,為帳下之 卒,舉老成知兵者俾為將帥,更直宿衛,以備不虞。其 餘師眾,各𢌿侯伯,使吾府大官元臣,分師總統,為戰 攻之卒。其新入部曲,瞢不「知兵,雖名為兵,其實役徒」 者,使沿邊進築,與敵郡邑犬牙相制,為屯戍之卒。推 擇單弱,究竟逃匿,編葺部伍,使聞望重臣為之撫育, 總押近裏故屯,為鎮守之卒。使掣肘之計不行,妄意 之徒屏息,內外備禦無有缺綻,則制節以進。既入其 境,敦陳固列,緩為之行。彼善於守而吾不攻,彼恃城 壁以不戰「老吾,吾合長圍以不攻困彼,吾用吾之所 長,彼不能用其長。選出入便利之地,為久駐之基,示 必取之勢,勿焚廬舍,勿傷人民,開其生路,以攜其心, 亟肄以疲,多方以誤,以弊其力。兵勢既振,蘊蓄既見, 則以輕兵掠兩淮,杜其樵採而遏其糧路,使血脈斷 絕,各守孤城,示不足取,即進大兵,直抵於江,沿江上 下,列屯萬竈,號令明肅,部曲嚴整,首尾締構,各具舟 楫,聲言徑渡,彼必震疊,自起變故。葢!彼之精銳盡在 兩淮,江面闊越,恃其巖阻,兵皆柔脆,用兵以來,未嘗 一戰,焉能當我百戰之銳?一處崩壞,則望風皆潰,肱 髀不續,外內限絕,勇者不能用而怯者不能敵,背者 不能返而面者不能禦,水陸相擠,必為我乘,是兵家 所謂避堅攻瑕,避實擊虛者也。如欲存養兵力,漸次 以進,以圖萬全,則先荊後淮,先淮後江,彼之素論,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