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荊襄則可以保淮甸,有淮甸則可以保江南。先是, 我嘗有荊襄,有淮甸,有上流,皆自失之。今當從彼所 保,以為吾攻。」命一軍出襄、鄧,直渡漢水,造舟為梁,水 陸濟師,以輕兵「綴襄陽,絕其糧路;重兵皆趨漢陽,出 其不意以伺江隙。不然,則重兵臨襄陽,輕兵捷出,穿 徹均、房,遠叩歸、峽,以應西師。如交、廣、施、黔選鋒透出 夔門不守,大勢順流,即并兵大出,摧拉荊、郢,橫潰湘 潭,以成掎角。一軍出壽春,乘其銳氣,并取荊山,駕淮 為梁,以通南北。輕兵抄壽春,而重兵支布於鍾離、合 淝之間,掇拾湖、濼,奪取關隘,據濡須,塞皖口,南入舒、 和,西及於蘄、黃,徜徉恣肆,以覘江口。烏江、采石廣布 戍邏,偵江渡之險易,測備禦之疏密,徐為之謀,而後 進師,所謂潰兩淮之腹心,抉長江之襟要也。一軍出 維揚,連楚,蟠亙,蹈跨長淮,鄰我彊對,通、泰、海門,揚子 江面,密彼京畿,必皆備禦堅厚。若遽攻擊,則必老師 費財。當以重兵臨維揚,合為長圍,示以必取,而以輕 兵出通、泰,直塞海門,瓜步、金山、柴墟河口,游騎上下, 吞江吸海,並著威信,遲以月時,以觀其變,是所謂圖 緩持久之勢也。三道並出,東西運衡,殿下或處一軍, 為之節制,使我兵力常有餘裕。如是,則未來之變或 可弭,已然之失一日」或可救也。議者必曰:「三道並進, 則兵分勢弱,不若併力一向,則莫我當也。曾不知取 國之術,與爭地之術異。併力一向,爭地之術也;諸道 並進,取國之術也。」昔之混一者,皆若是矣。晉取吳,則 六道進;隋取陳,則九道進;宋之於南唐,則三面皆進。 未聞以一旅之眾而能克國者。或者有之,僥倖之舉 也。豈「有堂堂大國,師徒百萬,而為僥倖之舉乎!況彼 渡江立國,百有餘年,紀綱修明,風俗完厚,君臣輯睦, 內無禍釁,東西南北,輪廣萬里,亦未可小。自敗盟以 來,無日不討軍實而申警之,彷徨百折,當我彊對,未 嘗大敗,不可謂弱,豈可蔑視,謂秦無人,直欲一軍倖 而取勝乎?」秦王問王翦以伐荊,翦曰:「非六十萬不可。」 秦王曰:「將軍老矣。」命李信將二十萬往,不克,卒𢌿翦 以兵六十萬而後舉楚葢眾有所必用,事勢有不可 懸料而倖取者,故王者之舉必萬全。其倖舉者,崛起 無賴之人也。嗚呼!西師之出,已及瓜戍,而猶未即功, 國家全盛之力,在於東左。若亦直前振迅銳而圖功, 一舉而下金陵,舉臨安則可也。如兵力耗弊,役戍遷 延,進退不可,反為敵人所乘,悔可及乎!固宜重慎詳 審,圖之以術。若前所陳以全吾力,是所謂坐勝也。雖 然,猶有可憂者,國家掇取諸國,飄忽凌厲,本以力勝, 今乃無故而為大舉,若又措置失宜,無以挫英雄之 氣,服天下之心,則稔惡懷姦之流,得以窺其隙而投 其間,國內「空虛,易為搖蕩。臣愚所以諄諄於東師,反 覆致論,謂不在於已然,而在於未然者,此也。」遂會兵 渡江,圍鄂州。聞憲宗崩,詔諸將屬議。經復進議曰:「《易》 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殿下聰 明睿智,足以有臨,發強剛毅,足以有斷,進退存亡之 正,知之久矣。嚮在沙陀,命經曰:『時未可也』』。」又曰:「時之 一字,最當整理。」又曰:「可行之時,爾自知之。」大哉王言! 時乘六龍之道,知之久矣。自出師以來,進而不退,《經》 有所未解者,故言於真定、於曹、濮、於唐、鄧,亟言而不 已,未賜開允。乃今事急,故復進狂言。國家自平金以 來,惟務進取,不遵養時晦,老師費財,卒無成功,三十 年矣。蒙哥罕立政,當安靜以圖寧謐。忽無故大舉,進 而不退,𢌿王東師,則不當亦進也,而遽進以為有命, 不敢自逸,至於汝南,既聞凶訃,即當遣使遍告諸帥, 各以次退,修好於宋,歸定大事,不當復進也,而遽進 以有師期會於江濱,遣使諭宋,息兵安民,振旅而歸, 不當復進也,而又進,既不宜渡淮,又豈宜渡江,既不 宜妄進,又豈宜「攻城?若以幾不可失,敵不可縱,亦既 渡江,不能中止,便當乘虛取鄂,分兵四出,直造臨安, 疾雷不及掩耳,則宋亦可圖。如其不可知難而退,不 失為金兀朮也。師不當進而進,江不當渡而渡,城不 當攻而攻,當速退而不退,當速進而不進,役戍遷延, 盤桓江渚,情見勢屈。舉天下兵力不能取一城,則我 竭彼盈,又何俟乎?且諸軍疾疫已十四五,又延引月 日,冬春之交,疫必大作,恐欲還不能。彼既上流無虞, 呂文德已并兵拒守,知我國疵,𩰚氣自倍。兩淮之兵 盡集白鷺,江西之兵盡集隆興,嶺、廣之兵盡集長沙, 閩、越沿海巨舶大艦以次而至,伺隙而進,如遏截於 江、黃津渡,邀遮於大城關口,塞漢東之石門,限郢復 之湖濼,則我將安歸?無已,則突入江浙,擣其心腹。聞 臨安海門已具龍舟,則已徒往還抵金山,並命求出, 豈無韓世忠之儔?且鄂與漢陽分據大別,中挾巨浸, 號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則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泝流而上,則入洞庭,保荊、襄;順流而下,則精兵健櫓 突過許、黃,未易遏也,則亦徒費人命,我安所得哉?區 區一城,勝之不武,不勝則大損威望,復何俟乎!雖然, 以王本心,不欲渡江,既渡江不欲攻城,既攻城不欲 并命,不焚廬舍,不傷人民,不易其衣冠,不毀其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