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違制講學,用庫金市學田,遂除名為民。居正死,薦起 思州推官,移寶慶同知。皆以親老不赴。後終湖廣僉 事。

李己

按《明外史陳吾德傳》:「李己,字子復,磁人。嘉靖四十四 年進士。除太常博士,擢禮科給事中。隆慶中,頻詔戶 部有所徵索,尚書劉體乾輒執奏,己每助之,以是積 失帝意。及爭珍寶事,遂得禍。未幾,刑科給事中舒化 等請釋己,刑部尚書葛守禮等因言朝審時,重囚情 可矜疑者,咸得末減。己及內犯張恩等十人,讞未定」, 不列朝審中。苟瘐死,犴狴,將累深仁。帝乃釋己,恩等 繫如故。法司以恩等有內援,欲借以脫己及己,獨釋 眾,翕然稱帝仁明。神宗立,薦起兵科都給事中。奏言: 「陛下初基,弊端盡去。傳奉一事,豈可尚踵故常。內臣 即有勤勞,當優以金帛。名器所在,不容濫設。」帝嘉納 之。御史胡涍建言得罪,己首論救。尋劾兵部尚書譚 綸去取邊將不當。平江伯陳王謨罪廢,復夤緣出鎮 湖廣。己力爭得寢。擢順天府丞,遷大理右少卿。疏請 改父母誥命日,己暮逼禁門,守者投入。帝怒,謫常州 同知。初,己與吾德並敢言,己尤以直著。兩遭摧抑,頗 事營進。後為南京考功郎中。九年京察,希張居正指, 與尚書何寬置、司業張位、長史趙世卿察典,遂得擢 南京尚寶卿。三遷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六府。踰年 罷歸卒。

王士性

按《明外史王宗沐傳》:「王士性,字恆叔,由確山知縣徵 授禮科給事中。首陳天下大計,言朝廷要務:二曰親 章奏、節財用、官司要務,三曰有司交網、督學科條、王 官考覈、兵戎要務,四曰中州武備、《晉地要害》《北寇機 宜》,遼左戰功。疏凡數千言,深切時弊,多議行。詔製鰲 山燈。未幾,慈寧宮火,士性請停前詔,帝納之。楊巍議」 斥丁此呂,士性劾巍阿輔臣申時行,時行納巍邪媚, 皆失大臣誼。寢不行。時行,士性座主也。久之,疏言:「朝 廷用人,不宜專取容身緘默,緩急不足恃者。請召還 沈思孝、吳中行、艾穆、鄒元標、黃道瞻、蔡時鼎、聞道立、 顧憲成、孫如法、姜應麟、馬應圖、王德新、盧洪春、彭遵 古、諸壽賢、顧允成等。」忤旨,不報。遷吏科給事中,出為 四川參議。歷太僕少卿。河南缺巡撫,廷推首王國、士 性次之。帝特用士性,士性疏辭,言「資望不及國。」帝疑 其矯,且謂國實使之,遂出國於外,調士性南京。久之, 就遷鴻臚卿,卒。

魏時亮

按《明外史》本傳:「時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 進士。授中書舍人,選兵科給事中。隆慶元年正月七 日,有詔免朝,越三日,復傳免。時亮以新政不宜遽怠, 上疏切諫。尋以左給事中副檢討許國,使朝鮮。故事: 王北面聽詔,使者西面。時亮爭之,乃南面宣詔。還,進 戶科給事中。因列上遼東事宜:『已,請慎起居,罷游宴』」, 日御便殿省章奏,召大臣裁決。報聞。興都莊地八千 三百頃,中官奪民田,復增八百頃,立三十六莊。帝從 撫按奏,屬有司徵租,還兼併者於民。中官張堯為請, 帝又許之。時亮極諫不納。帝臨朝拱默,未嘗發一言。 及石州陷,有請帝詰問大臣者。越二日,講罷,帝果問 石州破狀。中官王本輒從旁詬,諸臣欺蔽,帝慍目懾 之。本猶剌剌語其黨,肘之始息。帝不悅而罷。時亮劾 本無人臣禮,大不敬,且數其不法數事。疏雖不行,士 論壯之。十月初,詔停日講,時亮率同列言:「天未沍寒, 不宜遽輟。」俄請以薛瑄、陳獻章、王守仁從祀文廟。章 下所司。又言方春東作,宜敕有司釋輕繫,停獄訟。詔 可。明年六月言:「今天下大患,三藩祿不給也,邊餉不 支也,公私交困也。宗藩有一時之計,有百世之計。亟 立宗學,教之禮讓,消其驕淫侈暴之習。祿厚萬石者, 歲捐五之一;二千石者十之一;千石者,二十之一,以 贍貧宗,立為定制。此一時計也。各宗聚居一城,貧日 益甚。宜令就近散處,給閒田使耕以代祿。奸生之孽, 重行黜削,此百世計也。邊餉莫要於屯鹽,近遴大臣 龐尚鵬、鄒應龍、凌儒經理。事權雖重,顧往河東者兼 理四川,往江北者兼理山東、河南,往江南者兼理浙、 湖、雲、貴,重內地而輕塞下,非初旨也。且一人領數道, 曠遠難周。請在內地者專責巡撫,令尚鵬等三人分 任塞下屯事。久任責成,有功待以不次,則利興而邊 儲自裕。今天下府庫殫虛,百姓困瘁,而建議者欲罄 天下庫藏輸內府,以濟旦夕之用。脫州郡有變,何以 待之?夫守令以養民為職,要在勸農桑、清徭賦、重鄉 約、嚴保甲,而簿書獄訟、催科巧拙不與焉。」疏上,多議 行。其冬,復疏言:「天下可憂在民窮,能為民紓憂者,知 府而已。宜慎重其選。」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撫,則 人自激勸。督學者,天下文教所繫,當擇學行兼懋者, 毋限以時。教行望峻,則召為祭酒,或入翰林,以示風 勵。」下部議,卒不行。三年擢太僕少卿。初,徐階、高拱相 搆,時亮與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復入考察,言官排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