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烹一阿大夫,封一即墨大夫,而齊國大治。陛下誠大 奮乾綱,痛懲吏弊,則風行草偃,天下可立治矣。」疏奏, 帝稱善,敕所司下撫按奉行,不如詔者罪。頃之,言故 給事中魏時亮、周世選,御史張檟、李復聘以忤高拱 見黜,文選郎胡汝桂以忤尚書被傾,宜賜甄錄。御史 于應昌搆陷劉臺,與王宗載同罪,宗載遣戍,而應昌 止罷官,勞堪巡撫福建,殺侍郎洪朝選。御史張一鯤 監應天鄉試,王篆子之鼎夤緣中式,錢岱監湖廣鄉 試,先期請居正少子還就試,會居正卒不果,遂私中 「篆。子之衡、曹一夔身居風憲,盛稱馮保為顧命大臣; 朱璉則結馮保為父,游七為兄。此數人者,得罪名教, 而亦止罷官。此綱紀所以不振,人心所以不服。臣初 入臺,誓埽除積弊。今待罪三月,而大吏恣肆,小吏貪 殘,小民怨咨,四方賂遺如故,臣不職可見。請罷斥以 儆有位。」時已遷刑部右侍郎,帝優詔報之,召時亮、世 選。檟復聘汝桂。還,削應昌、堪、一鯤、一夔、璉籍,貶岱三 秩焉。未幾,奉命偕中官張誠往籍張居正家。橓初為 居正所挫,人謂持之必急。比抵荊州,張氏筐篚所寄, 惟坐王篆、曾省吾、傅作舟、高志進數家,餘無連蔓者。 還轉左侍郎,增俸一秩。尋拜南京吏部尚書。卒官。贈 太子太保,諡簡肅。橓彊直好搏擊。然生平未嘗直規 君失。顯劾權相。特其清節,為時所稱云。

李沂

按《明外史》本傳:「沂字景魯,嘉魚人。萬曆十四年進士。 改庶吉士。十六年冬,授吏科給事中。中官張鯨掌東 廠,橫肆無憚。御史何出光劾鯨死罪八,并及其黨錦 衣都督劉守有,守有除名,而鯨任職如故。御史馬象 乾復劾鯨,詆執政甚力。帝下象乾詔獄,大學士申時 行等力救,且封還御批,不報。許國王錫爵復各申救」, 乃寢前命,而鯨竟不罪。外議謂鯨以金寶獻帝獲免。 沂拜官甫一月,上疏曰:「陛下往年罪馮保,近日逐宋 坤,鯨惡百保而萬坤奈何獨濡忍不去?若謂其侍奉 多年,則壞法亦多年。謂痛加省改,猶足供事,則未聞 可馴虎狼使守門戶也。流傳鯨廣獻金寶,多方請乞, 陛下猶豫未忍斷決。中外臣民初未肯信,以為陛下 富有四海,豈愛金寶?威如雷霆,豈徇請乞?及見明旨, 許黥策勵供事。外議籍籍,遂謂為真。虧損聖德,夫豈 淺尟!且鯨奸謀既遂,而國家之禍將從此始,臣所大 懼也。」是日,給事中唐堯欽亦具疏諫。帝獨手沂疏,震 怒,謂沂欲為馮保、張居正報仇,立下詔獄。嚴鞫、時行 等乞宥,不從。讞上詔,廷杖六十,斥為民。御批至閣,時 行等欲留御批中,使不可持去。帝特遣司禮張誠出 監杖,時行等上疏,俱詣會極門候進止。帝言:「沂置貪 吏不言,而獨謂朕貪,謗誣君父,罪不可宥。」竟杖之。太 常卿李尚智、給事中薛三才等抗章論救,俱不報國。 錫爵以言不見用,引罪乞歸。錫爵言:「廷杖非正刑,祖 宗雖間一行之,亦未有詔獄廷杖併加於一人者。故 事,惟盜賊大逆,則有打問之旨,今豈可加之言官?往 張居正擅權,欲鉗人口,盡以皇祖晚年遺札進之御 前,名雖效忠,實欲導陛下以刑辱言官,自為己地耳。 陛下必欲法祖,自有良法善意。居正萬世罪人,豈可 復行其計?」帝優詔慰留,錫爵卒不聽其言。初,馮保獲 罪,實鯨為之,故帝云然。或謂鯨罪不至如保。張誠掌 司禮,素德保,授意言者發之,事祕,莫能明也。其時周 弘禴、潘士藻皆以忤黥得罪,而沂禍為烈。家居十八 年,未召而卒。光宗嗣位,贈光祿少卿。

林熙春

按《明外史馬經綸傳》:「經綸既獲譴,工科都給事中海 陽林熙春等上疏曰:『陛下怒言官緘默,斥逐三十餘 人,臣等不勝悚懼。今御史經綸慷慨陳言,竊意必溫 旨褒嘉,顧亦從貶斥。是以建言罪邪,抑以不言罪邪? 臣等不能解也。前所罪者,既以不言之故;今所罪者, 又以敢言之故,令臣等安所適從哉?陛下誠以不言 為溺職,則臣等不難進憂危之苦詞;誠以直言為忤 旨,則臣等不難效喑默之成習。但恐廟堂而上,率諂 佞取容,非君上之福也。臣等富貴榮辱之念,豈與人 殊!然寧為此,不為彼者,毋亦沐二百餘年養士之恩, 不負君父,且不負此生耳。陛下奈何深怒痛疾,而折 辱至是哉』?」帝益怒,謫熙春茶鹽判官,加貶,經綸為典 史。熙春遂引疾去。天啟初,復經綸官,熙春亦還職。

田大益

按《明外史》本傳:大益,字博真,四川定遠人。萬曆十四 年進士。授鍾祥知縣,擢兵科給事中,疏論日本封貢 可虞,又言「東征之役,在將士則當據今日之斬馘以 論功,在主帥則當視後日之成敗以定議。」時韙其言。 母喪除,起補戶科。二十八年十月,疏言:「陛下受命日 久,驕泰乘之,布列豺狼,殄滅善類。民無所措,靡不蓄 怨含憤,覬一旦有事。願陛下惕然警覺,敬天地,嚴祖 宗,毋輕臣工,毋戕民命,毋任閹人,毋縱群小,毋務暴 刻,毋甘怠荒,急改敗轍,遵治規,用保祖宗無疆之業。」 未幾,極陳礦稅六害,言:「內臣務為劫奪,以應上求。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