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時,則陰中於遷除之日。倘謂斷自宸衷,無可挽救, 何所斥者非宿昔積怨,則近日深讎也?如是而猶謂 言官結黨乎?可憂者四』。」首輔志皋日薄西山,固無足 責。位素負物望,乃所為若斯;且其機械獨「深,朋邪日 眾,將來之禍,更有難言者。請罷志皋而防位嚴飭陳 于陛、沈一貫,毋效二人所為。」疏入,忤旨,命鐫一級,出 之外。志皋、位疏辨,且乞宥恂。于陛、一貫亦論救,乃以 原品調陝西按察經歷,引疾歸。久之,吏部尚書蔡國 珍奉詔起廢,及恂,未召,卒。體,武安人,被廢。累薦不起, 卒於家。

朱爵

按《明外史楊恂傳》:「朱爵,開州人。由茌平知縣召為吏 科給事中。嘗論時政闕失,因疏趙志皋、張位寢閣壅 蔽罪,不報。尋切諫三王並封,且論救朱維京、王如堅 等,復劾志皋、位私同年羅萬化為吏部,坐謫山西按 察知事,卒於家。天啟中,贈太僕少卿。」

戴士衡

按《明外史》本傳:「士衡,字章尹,莆田人。萬曆十七年進 士。除新建知縣,擢吏科給事中。時方用師朝鮮,集水 陸兵天津,以資應援。士衡言河間州縣多棄地,請人 給田五十畝,畀牛種以耕,一年而罷餉,三年而田可 盡闢。從之。薊州總兵官王保濫殺南兵,士衡極論其 罪。已,請亟補言官」,劾石星誤國大罪五。山東稅使陳 增請假便宜,得舉刺將吏;淮揚魯保亦請節制有司。 士衡言:「堂堂天朝,不宜令刀鋸之餘品題天下豪傑, 恐王振、劉瑾復見於今。」仁聖太后梓宮發引,帝不親 送。士衡言:「母子至情,送死大事,奈何於內庭數武地, 靳一舉足勞?今山陵竣事,願陛下扶杖出迎神主,庶 少慰聖母之靈,答臣民之望。」錦衣千戶鄭一麟奏開 昌平銀礦。士衡以地逼天壽山,抗疏力爭,皆不報。二 十五年正月,極陳天下大計,言:「方今事勢不可知者 三:天意也,民心也,氣運也。大可慮者五:紀綱廢弛也, 戎狄侵陵也,根本動搖也,武弁疏略也,府藏殫竭也。 其切要而當亟正者一,則君心也。因陛下高拱九重, 殆將十載,目不睹師保之容,耳不聞丞弼之議,美麗 當前,燕媠自佚。即欲殫聰明,以計安社稷,其道無由。 誠宜時御便殿,召執政大臣講求化理,則心清欲寡, 政事自修。」亦不報。日本封事敗,再劾星及沈惟敬、楊 方亨,且列上防倭八事,多議行。俄劾南京工部尚書 葉夢熊、刑部侍郎呂坤、薊遼總督孫礦及通政參議 李宜春。時礦已罷,宜春自引歸,坤亦以直諫去。給事 中劉道亨、石坤力詆士衡,謂其受大學士張位指。士 衡亦劾道亨與星同鄉,力護封事,為星報復。帝以言 官互爭,皆報寢。尋劾罷文選郎中白所知。帝惡吏部 郎貶除者二十二人,因詰責吏科朋比。都給事中劉 為楫、楊廷蘭、張正學、林應元及士衡俱引罪,詔貶為 楫一秩,與廷蘭等並調外。士衡得蘄州判官。無何,詔 改遠方,乃授陝西鹽課副提舉,未赴,會憂危,竑議起, 竟坐遣戍。先是,士衡再劾坤,謂潛進《閨範圖》說,結納 宮闈,因請舉冊立、冠婚諸禮。帝不悅。至是,有跋閨範 後者,名曰《憂危竑議》,誣坤動搖國本,與貴妃從父鄭 承恩、戶部侍郎張養蒙、山西巡撫魏允貞、吏科給事 中程紹、吏部員外郎鄧光祚及道亨、所知等同盟結 納,羽翼貴妃子。承恩大懼,以坤、道亨、所知故,與士衡 有隙。而全椒知縣樊玉衡方上疏言「國本」,指斥貴妃, 遂妄指士衡實為之,玉衡與其謀。帝震怒,貴妃復泣 訴不已,夜半傳旨逮下詔獄拷訊。比明,命永戍士衡 廉州,玉衡雷州。御史趙之翰復言:「是書非出一人。主 謀者張位,奉行者士衡,同謀者右都御史徐作、禮部 侍郎劉楚先、國子祭酒劉應秋、故給事中楊廷蘭、禮 部主事萬建崑也。諸臣皆位心腹爪牙,宜并斥。」帝入 其言,下之部院。時位已落職閒住,署事侍郎裴應章、 副都御史郭惟賢力為作等解。帝不許,奪楚先作官, 出應秋於外廷,蘭、建崑謫邊方,應章等復論救。帝不 悅,斥位為民。士衡等再更赦,皆不原。四十五年,士衡 卒於戍所。巡按御史田生金請脫其戍籍,釋玉衡生 還。帝不許。天啟中,贈太僕少卿。

金士衡

按《明外史》本傳:「士衡,字秉中,長洲人。父應徵,雲南參 政,以廉能稱。士衡舉萬曆二十年進士,授永豐知縣, 擢南京工科給事中,疏陳礦稅之害,言:『曩者采於山, 榷於市,今則不山而采,不市而榷矣。刑餘小醜,市井 無籍,安知遠謀假以利柄,貪饕無厭。楊榮啟釁於麗 江,高淮肆毒於遼左,孫朝造患於石嶺,其尤著者也』。」 今天下水旱,盜賊所在而有蕭、碭、豐、沛間,河流決隄, 居人為魚鱉,乃復橫征巧取以蹙之,獸窮則攫,鳥窮 則啄,禍將有不可言者。甘肅地震,復上疏曰:「往者湖 廣冰雹,順天晝晦;豐潤地陷,四川星變;遼東則天鼓 震山東、山西則牛妖人妖;今甘肅又天鳴地裂,山崩 川竭矣。陛下明知亂徵,而泄泄從事,是以天下戲也。」 因極言邊糈告匱,宜急出內帑濟餉;罷撤稅使,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