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掊克,引鹿臺西園為戒。帝皆不聽。南京督儲尚書王 基、雲南巡撫陳用賓拾遺被劾,給事中錢夢皋、御史 張以渠等考察被黜,為沈一貫所庇,帝皆留之。士衡 疏爭侍郎周應賓、黃汝良、李廷機當預推內閣。士衡 以不協人望,抗章論姜士昌、宋熹言事得罪,並申救 之。給事中王元翰言「軍國機密,不宜抄傳。」詔併禁章 奏未下者。由是中朝政事,四方寂然不得聞。士衡力 陳其非便,疏多不行。帝召王錫爵為首輔,以被劾奏 辨語過憤激,士衡馳疏劾之。尋擢南京通政參議。時 元翰及李三才先後為言者所攻,士衡並為申雪。三 十九年大計。京官掌南察者,南京吏部侍郎史繼偕, 齊、楚、浙人之黨也,與孫丕揚北察相反,凡助「三才」、元 翰者悉斥之。士衡亦謫兩浙鹽運副使,不赴。天啟初, 起兵部員外郎,累遷太僕少卿。引疾去,卒於家。先是, 楊應龍伏誅,貴州宣慰使安疆臣邀據故所侵地,總 督王象乾不許,士衡遂劾象乾起釁。後象乾弟象恆 巡撫蘇、松,以兄故,頗銜士衡廉知其清介狀,構說不 置云。

汪若霖

按《明外史》本傳:「若霖,字時甫,光州人。父治,保定知府。 若霖舉萬曆二十年進士,授行人。三十三年,擢戶科 給事中。言有司貪殘,率從輕論非律。邊吏竭脂膏外 媚敵,內媚要津,而京軍十萬,半虛冐非計。兵部尚書 蕭大亨被劾求去,吏部議留若霖,力詆部議。雲南民 變,殺稅使楊榮。」詔從巡撫趙用賓言,命四川丘承雲 兼領。若霖言:「用賓養成榮惡,今不直請罷稅,而倡議 領於四川,負國甚。乞亟斥用賓,追寢前命。」皆不報。進 禮科右給事中。自正月至四月不雨,若霖上疏曰:「臣 稽《洪範傳》,『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罰恆暘』。今郊廟宜 親,朝會宜舉,東宮講習宜開。此下累言之而上不從 者也。又有上言之而中變者:稅務歸有司,權璫猶侵 奪,起廢有明詔,啟事猶沈閣是也。有上屢言之而久 不決、下數言之而上不斷者,中外大僚之推補,被劾 諸臣之進退是也。凡此皆言不從之類。積鬱成災,天 人恆理。陛下安得漠然而已哉?」時南京戶、工二部缺 尚書,禮部缺侍郎,廷推故尚書徐元泰,貴州巡撫郭 子章、故詹事范醇敬。若霖言「三人不足任,且舉者不 能無私。請自今廷推,勿以一人主持,眾皆畫諾。宜籍 舉主姓名,復祖宗連坐之法。」詔申飭如若霖言,所推 悉報寢。兵部主事張汝霖,大學士朱賡婿也,典試山 東,所取士有篇章不具者,若霖疏劾之,停其俸。中官 楊致中枉法拷殺指揮鄭光擢,若霖率同官列其十 罪,不報。朱賡獨相,朝事益弛。若霖言:「陛下獨相一賡, 而又晝接無聞,補牘莫應,使輔臣內託幃幄腹心之 重,而外得以釜鬵自解於天下,此最大患也。方今紀 綱壞,政事壅,人才耗,庶職空,民力窮,邊方廢,宦豎橫, 盜賊繁,士大夫幾忘廉恥禮義,而小民愁苦冤痛之 聲徹於宇內。輔臣宜慨然任天下,重收拾人心以效 之,當宁。如徒謙讓未遑,或以人言輕懷去就,則陛下 何賴焉?」賡乃緣若霖指,力請帝急行新政。帝亦不省。 五月朔,大雨雹。若霖謂用人不廣,大臣專柄之象,具 疏切言之。已而京師久雨,田廬盡壞。若霖復言:「東宮 輟講逾三年,大臣莫為慮。惟比周相倚,小臣趨風,其 流益甚。」意復詆賡及新輔李廷機輩也。三十六年,巡 視庫藏,見老庫止銀八萬,而外庫蕭然,諸邊軍餉逋 至百餘萬,疏請集議,《長策》亦留中。先是,吏部列上考 選應授科道者,知縣新建汪元功、進賢黃汝亨、南昌 黃一騰與焉。賡黨給事中陳治則推轂元功、汝亨。若 霖劾二人囂競,吏部因改擬部曹。治則怒,劾一騰交 搆。帝以言官紛爭,留部疏。廷臣屢請乃下,而責若霖 首倡煩言,并元功、汝亨、一騰各貶一級,出之外。廷臣 論救,皆不省。若霖遂出為潁州判官,卒。

孫振基

按《明外史》本傳:「振基,字肖岡,潼關衛人。萬曆二十九 年進士。除莘縣知縣,調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 行徵,與李成名等十七人當授給事中,先除禮部主 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戶科。時吏部推舉大 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請起廢。韓敬者,歸安人也,受業 宣城湯賓尹。賓尹分校會試,敬卷為他考官所棄,賓」 尹搜得之,強總裁。侍郎蕭雲舉王圖,錄為第一。知貢 舉,侍郎吳道南覺其弊,筆之號簿。及榜發,士論果譁。 道南欲奏之,以雲舉圖資,深嫌擠排前輩,隱不發。及 廷對,賓尹為敬夤緣,得第一人。後賓尹以考察褫官, 敬亦稱病去事三年矣。會進士鄒之麟分較順天鄉 試,所取童學賢有私,於是御史孫居相并賓尹事發 之旨下禮官會吏部、都察院議,顧不及賓尹事。振基 乃抗疏請並議,未得命。禮部侍郎翁正春等議黜學 賢,謫之麟,亦不及賓尹等。振基謂議者庇之,再疏論 劾。帝乃下廷臣更議。御史王時熙、劉策、馬孟禎亦疏 論其事,而南京給事中張篤敬證尤力。方賓尹之分 較也,越房取中五人,他考官效之,競相搜取,凡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