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且希文「果不賢邪?

自三四年來,從大理寺丞至前行員外郎,作待制,日 日備顧問,今班行中無與比者,是天子驟用不賢之 人。」夫使天子待不賢以為賢,是聰明有所未盡。足下 身為司諫,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為天子 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隨而非之? 若果賢邪,則今日天子與「宰相以忤意逐賢人,足下 不得不言。」是則足下以希文為賢,亦不免責;以為不 賢,亦不免責,大抵罪在默默爾。昔漢殺蕭望之與王 章,計其當時之議,必不肯明言殺賢者也,必以石顯、 王鳳為忠臣,望之與章為不賢而被罪也。今足下視 石顯、王鳳果忠邪,望之與章果不賢邪?當時亦有諫 臣,必不肯自言,畏禍而不諫,亦必曰「當誅而不足諫 也。」今足下視之,果當誅邪?是直可欺當時之人,而不 可欺後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懼後世之不 可欺邪?況今之人,未可欺也。伏以今皇帝即位已來, 進用諫臣,容納言論。如曹修古、劉越雖沒,猶被褒稱。 今希文與孔道輔,皆自諫諍擢用。足下幸生此時,遇 納諫之聖主,如此猶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聞御史 臺牓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職言事,是可言者惟諫臣 爾。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無得言者也。足下在其 位而不言,便當去之,無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 安道貶官,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 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所 可惜者,聖朝有事,諫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書在史 冊,他日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責賢者備。今 某區區,猶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絕足下,而不 以賢者責也。若猶以謂希文不賢而當逐,則予今所 可如此,乃是朋邪之人爾。願足下直攜此書於朝,使 正予罪而誅之,使天下皆釋然知希文之當逐,亦諫 臣之一劾也。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論希文之 事。時坐有他客,不能盡所懷,欲輒布區區,伏惟幸察。 不宣。

《上范司諫書》
前人

月日,具官謹齋沐拜書司諫學士。執事前月中得進 奏吏報,云「自陳州召至闕,拜司諫」,即欲為一書以賀 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諫七品官爾,於執事得之不為 喜,而獨區區欲一賀者,誠以諫官者,天下之得失,一 時之公議繫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執事,外至一郡 縣吏,非無貴官大職可以行其道也。然縣越其封,郡 逾其境,雖賢守長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 得理兵部,鴻臚之卿,不得理光祿,以其有司也。若天 下之得失,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計,惟所見聞而不 繫職司者,獨宰相可行之,諫官可言之爾。故士學古 懷道者,仕於時,不得為宰相,必為諫官。諫官雖卑,與 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 然。」坐乎廟堂之上,與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 是,諫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諫官曰「必不可行」,立於殿 階之前,與天子爭是非者,諫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諫 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百司、郡縣之吏,守 一職者,任一職之責;宰相諫官,繫天下之事,亦任天 下之責。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職者受責於有司;諫官 之失職也,取譏於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時,君子之 譏,著之簡冊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懼也。夫 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責,懼百世之譏,豈不重耶?非材 且賢者不能也。近執事始被召於陳州,洛之大夫相 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材也。其來不為御史,必為諫 官。」及命下,果然,則又相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賢也。」 他日聞有立天子陛下,直辭正色,面諍廷論者,非他 人,必范君也。拜命以來,翹首企足,佇乎有聞,而卒未 也。竊惑之,豈洛之士大夫能料於前而不能料於後 也?將執事有待而為也?昔韓退之作《諍臣論》以譏陽 城不能極諫,卒以諫顯。人皆謂城之不諫,蓋有待而 然。退之不識其意,而妄譏修,獨以為不然。當退之作 《論》時,城為諫議大夫已五年,後又二年,始廷論陸贄, 及沮裴延齡作相,欲裂其麻,纔兩事耳。當德宗時,可 謂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將強臣,羅列天下,又多猜忌, 進任小人,於此之時,豈無一事可言,而須七年耶?當 時之事,豈無急於沮延齡、「論陸贄兩事耶?」謂宜朝拜 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為諫官七年,適遇延齡、陸贄 事,一諫而罷,以塞其責。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遷司 業,是終無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今之居官者,率三 歲而一遷,或一二歲,甚者半歲而一遷,此又非可以 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親庶政,化理清明,雖為無事, 然自千里詔執事而拜是官者,豈不欲聞正議而樂 讜言乎?今未聞有所言說,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 彰吾君有納諫之明也。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 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職,不敢 言。」或曰:「我位猶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終 無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執事思天子所以見用 之意,懼君子百世之譏,一陳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