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文中子王福畤錄》《關子明事篇》:「余五代祖穆公,太和

八年徵為祕書郎,遷給事黃門侍郎,以謂孝文」有康 世之意而經制不立從容閑宴多所奏議帝虛心納 之遷都雒邑進用王肅由穆公之潛策也。

《唐書李邕傳》:「邕拜左拾遺,御史中丞宋璟劾張昌宗 等反狀,武后不應。邕立階下,大言曰:『璟所陳社稷大 計,陛下當聽』。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讓曰:『子位卑, 一忤旨,禍不測』。邕曰:『不如是,名亦不傳』。中宗立,鄭普 思以方技幸擢祕書監。邕諫曰:『陛下躬政日淺,有九 重之嚴,未聞道路橫議。今籍籍皆言普思馮詭,惑說』」 妖祥,陛下不知,猥見驅使。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 之,曰:思無邪。」陛下誠以普思術可致長生,則爽鳩氏 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致神人耶?秦 漢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致佛法耶? 梁武帝且因之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得能鬼道 耶?墨翟、干寶,且各獻其主,永有天下,非陛下乃今可 得。自古堯、舜稱聖者,臣觀所以行,皆在人事。敦睦九 族,平章百姓,不聞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不 納。

《鄭珣瑜傳》:「珣瑜子覃,以父蔭補弘文校書郎,擢累諫 議大夫。憲宗取五中官為和糴使,覃奏罷之。穆宗立, 不卹國事,數荒昵,吐蕃方彊,覃與崔郾等廷對曰:『陛 下新即位,宜側身勤政,而內耽宴嬉,外盤游畋。今吐 蕃在邊,狙候中國,假令緩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 不敗事乎?夫金繒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優無功,濫 被賜與。願節用之,以所餘備邊,毋令有司重取百姓, 天下之幸也』。」帝不懌,顧宰相蕭俛曰:「是皆何人?」俛曰: 「諫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闕下,能盡規,忠也。」因詔覃 曰:「閤中殊不款款,後有為我言者,當見卿。」延英時,閤 中奏久廢,至是士相慶。

《盧藏用傳》:「藏用字子潛,幽州范陽人。長安中,召授左 拾遺。武后作興泰宮於萬安山,上疏諫曰:陛下離宮 別觀固多矣,又窮人力以事土木,臣恐議者以陛下 為不愛人而奉己也。且頃歲穀雖頗登,而百姓未有 儲,陛下巡幸,訖靡休息,斤斧之役,歲月不空,不因此 時施德布化,而又廣宮苑,臣恐下未易堪。今左右近」 臣以諛意為忠,犯忤為患,至令陛下不知百姓失業, 百姓亦不知左右傷陛下之仁也。忠臣不避誅震,以 納君於仁;明主不惡切詆,以趨名於後。陛下誠能發 明制以勞人為辭,則天下必以為愛力而苦己也。不 然,下臣此章,得與執事者共議。不從。

《吳兢傳》:「兢神龍中改右補闕。節閔太子難,姦臣誣構 安國相王與謀,朝廷大恐。兢上言:文明後,皇運不殊 如帶,陛下龍興,恩被骨肉,相王與陛下同氣,親莫加 焉。今賊臣日夜陰謀,必欲寘之極法。相王仁孝,遭荼 苦哀毀,以陛下為命,而自託於手足。若信邪佞,委之 於法,傷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芟刈股肱,獨任胸臆,可」 為寒心。自昔翦伐宗支,委任異姓,未有不亡者。秦任 趙高,漢任王莽,晉家自相魚肉,隋室猜忌子弟,海內 糜沸,驗之覆車,安可重跡?且根朽者葉枯,源涸者流 竭,子弟,國之根源,可使枯竭哉?皇家枝榦,夷芟略盡, 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誅,一子以罪謫去,惟相 王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蒼蠅》之詩,不「可不察。伏願陛 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極之心,天下幸甚。」累遷起居郎, 與劉子元、徐堅等並職。元宗初立,收還權綱,銳於決 事,群臣畏伏兢慮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曰:「自古人 臣不諫則國危,諫則身危。臣愚食陛下祿,不敢避身 危之禍。比見上封事者,言有可采,但賜束帛而已,未 嘗蒙召見,被拔擢。其忤旨,則朝堂決杖,傳送本州,或 死於流貶,由是臣下不敢進諫。古者設誹謗木,欲聞 己過」,今封事,謗木比也。使所言是,有益於國;使所言 非,無累於朝。陛下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道路流 傳,相視怪愕。夫漢高帝赦周昌桀紂之對,晉武帝受 劉毅、桓、靈之譏,況陛下豁達大度,不能容此狂直邪! 夫人主居尊極之位,顓生殺之權,其為威嚴峻矣。開 情抱,納諫諍,下猶懼不敢盡,奈何以為罪?且上有所 失,下必知之,故鄭人欲毀鄉校,而子產不聽也。陛下 初即位,猶有褚無量、張廷珪、韓思復、辛替否、柳澤、袁 楚客等數上疏爭時政得失。自頃上封事,往往得罪, 諫者頓少,是鵲巢覆而鳳不至,理之然也。臣誠恐天 下骨鯁士以讜言為戒,撓直就曲,斲方為刓,偷合苟 容,不復能盡節忘身,納君於道矣。夫帝王之德,莫盛 於納諫。故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又曰:「朝有諷 諫,猶髮之有梳。猛虎在山林,藜藿為之不采。」忠諫之 有益如此。自古上聖之君,恐不聞己過,故堯設諫鼓, 禹拜昌言。不肖之主,自謂聖智,拒諫害忠。桀殺關龍 逢而滅於湯,紂殺王子比干而滅於周,此其驗也。夫 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道罔不亡。人將疾,必先不 甘魚肉之味;國將亡,必先不甘忠諫之說。嗚呼!唯陛 下深監於茲哉!隋煬帝驕矜自負,以為堯舜莫己若, 而諱亡憎諫,乃曰:「有諫我者,當時不殺,後必殺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