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五卷目錄

 行人司部彙考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晉總一則

  宋總一則

  齊總一則

  梁總一則

  陳總一則

  北魏總一則 孝文帝太和二則

  北齊總一則

  北周總一則

  隋總一則 煬帝大業二則

  唐總一則 太宗貞觀一則

  遼總一則

  宋總一則

  金總一則

  元總一則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二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皇清總一則 康熙三則

 行人司部總論

  禮記曲禮

  儀禮聘禮

  莊子人間世篇纂

  春秋繁露精華篇

官常典第四百五卷

行人司部彙考

《周制》,「秋官大行人統小行人、行夫之屬,掌賓客禮儀。 而掌交」亦主和好之事。

按《周禮秋官》「司寇,刑官之屬: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 行人,下大夫四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行夫主國使之禮。

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大賓,要服以內諸侯。大客,謂其孤卿。

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 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時會以發四方 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此六事者,以王見諸侯為文,「圖」、「比」、陳、協,皆考績之言。王者春見諸侯,則圖其事之可否;秋見諸侯,則比其功之高下;夏見諸侯,則陳其謀之是非;冬見諸侯,則合其慮之異同。六服以其朝歲四時分來更迭,如此而遍。時會,即時見也。無常期。諸侯有不順服者,王將有征討之事,則既朝王命,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發禁命事焉。禁謂九伐之法。殷同即殷見也。王十二歲一巡守,若不巡守則殷同。殷同者,六服盡朝。既朝王亦命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命其政。政謂邦國之九法。殷同,四方四時分來,歲終則遍矣。九伐、九法,皆在《司馬職》。《司馬法》曰:「春以禮朝諸侯,圖同事;夏以禮宗諸侯,陳同謀;秋以禮覲諸侯,比同功;冬以禮遇諸侯,圖同慮。時以禮會諸侯,施同政。殷以禮宗諸侯,發同禁。」

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國之慝。

此二事者,亦以王見諸侯之臣使來者為文也。「時聘」者,亦無常期。天子有事,諸侯使大夫來聘,親以禮見之,禮而遣之,所以結其恩好也。天子無事則已殷頫,謂一服朝之歲也。慝,猶惡也。一服朝之歲,五服諸侯皆使卿以聘禮來頫天子,天子以禮見之,命以政禁之事,所以除其惡行。

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之福,賀慶以贊 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烖。

此四者,王使臣於諸侯之禮也。間問者,間歲一問。諸侯,謂存省之屬。「諭諸侯之志」者,諭言語,諭書名,其類也。交,或往或來者也。贊,助也。致禬,凶禮之弔禮。禬,禮也。「補諸侯烖」者,若《春秋》澶淵之會,謀歸宋財。

「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 待其賓客。

《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士也。

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 斿,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其朝位賓主 之間九十步,立當車軹,擯者五人,廟中將幣,三享王 禮:再祼而酢,饗禮九獻,食禮九舉,出入五積,三問三 勞。諸侯之禮:「執信圭七寸,繅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 七斿,樊纓七就,貳車七乘,介七人,禮七牢,朝會賓主」 之間七十步,立當前疾。擯者四人,廟中將幣,三享。王 禮壹祼而酢,饗禮七獻,食禮七舉,出入四積,再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