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8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齊,等之也。成,平也,平其僭踰者也。王巡守,諸侯會者,各以其時之方。《書》曰「遂覲東后」 是也。其殷國則四方四時分來,如平時。

凡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協其禮,賓而見之。

《王事》,以王之事來也。

若有大喪,則詔相諸侯之禮。

詔相左右教告之也。

若有四方之大事,則受其幣,聽其辭。

「四方之大事」,謂國有兵寇,諸侯來告急者,禮動不虛,皆贄幣以崇敬也。受之,以其事入告王也。《聘禮》曰:「若有言,則以束帛如享禮。」

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小聘曰問。殷,中也。久無事,又於殷朝者,及而相聘也。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即位,大國朝焉,小國聘焉,此皆所以習禮考異,正刑一德,以尊天子也。必擇有道之國而就修之。鄭司農說殷聘以《春秋傳》曰「孟僖子如齊殷聘」是也。

《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禮籍》,名位尊卑之書。使者,諸侯之臣使來者也。

令諸侯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各以其國之籍禮 之。

貢,六服所貢也。功,考績之功也。秋獻之,若今計文書斷於九月。其舊法:

凡諸侯入王,則逆勞于畿。

鄭司農云:「入王,朝於王也。」

及郊勞,視館,將幣,為承而擯。

眂館,致館也。承猶丞也。王使勞賓於郊,致館於賓,至將幣,使宗伯為上擯,皆為之丞而擯之。

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

擯者,擯而見之王,使得親言也。「受其幣」者,受之以入,告其所為來之事。

「使適四方,協九儀。」賓客之禮,朝、覲、宗、遇、會、同,君之禮 也;存、頫、省、聘、問,臣之禮也。

適,之也。協,合也。

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上國用人節,澤國用龍 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 節」,皆以竹為之。

此謂邦國之節也。「達之」者,使之四方,亦皆齎法式以齊等之也。諸侯使臣行頫聘,則以金節授之,以為行道之信也。「虎人龍」者,自其國象也。「道路」,謂鄉遂大夫也。「都鄙」者,公之子弟及卿大夫之采地之吏也。凡邦國之民,遠出至他邦,他邦之民若來入由國門者,門人為之節。「由關」者,關人為之節。其以徵令及家徙,鄉遂大夫及采地吏為之節,皆使人執節將之以達之,亦有期以反節。管節,如今之竹使符也。其有商者,通之以符,節如門關,門關者,與市聯事,節可同也,亦所以異於畿內也。凡節有天子法式,存於國。

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 用穀璧,男用蒲璧。」

成,平也。瑞,信也。皆朝見所執以為信。

「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 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

合,同也。六幣,所以享也。五等諸侯,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其大各其瑞。皆有庭實以馬若皮。皮,虎豹皮也。用圭璋者,二王之後也。二王後尊,故享用圭璋而特之。《禮器》曰「圭璋特」,義亦通於此。其於諸侯,亦用璧琮耳。子男於諸侯,則享用琥璜,下其瑞也。凡二王後、諸侯相享之玉,大小各降其瑞一等,及使卿大夫頫聘,「亦如之。」

若國札喪,則令賻補之。若國凶荒,則令賙委之。若國 師役,則令槁禬之。若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若國有 旤䁓,則令哀弔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師役者,國有兵寇以匱病者也。使鄰國合會財貨以與之。《春秋》定五年夏,「歸粟於蔡」是也。《宗伯職》曰:「以禬禮、哀圍敗旤䁓水火

及其萬民之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教治、刑禁之 逆順為一書,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其 札喪、凶荒、厄貧為一書,其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凡 此物者,每國辨異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慝」,惡也,猶圖也。

《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媺惡而無禮者。凡其使也, 必以旌節,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

《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者也。美福慶也,惡喪荒也。此事之小者與禮行。夫主使之道,有難,謂遭疾病,他故不以時至也。必達王命,不可廢也。其大者有禮,大小行人使之,有故,則介傳命,不嫌不達。

居於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

使,謂大小行人也。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