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絲於柱鞭之,密視有鐵屑,乃罰賣糖者。二野父爭雞, 琰各問何以食雞,一人云「粟」,一人云「豆」,乃破雞得粟, 罪言豆者。縣內稱神明,無敢復為偷盜。琰父子並著 奇績,江左鮮有匹云。諸傅有《治縣譜》,子孫相傳,不以 示人。昇明二年,太祖擢為假節、督益寧二州軍事、建 威將軍、益州刺史、宋寧太守。建元元年,進號寧朔將 軍。四年,徵驍騎將軍,黃門郎。永明二年,遷建威將軍、 安陸王北中郎長史,改寧朔將軍。明年,徙廬陵王安 西長史、南郡內史,行荊州事。五年,卒。琰喪西還,有詔 出臨。臨淮劉元明亦有吏能,為山陰令,大著名績。琰 子翽問之,元明曰:「我臨去當告卿。」將別,謂之曰:「作縣 唯日食一升飰,而莫飲酒。」

蕭赤斧

按《南齊書》本傳,「赤斧,南蘭陵人,太祖從祖弟也。祖隆 子,衛軍錄事參軍。父始之,冠軍中兵參軍。赤斧歷官 為奉朝請,以和謹為太祖所知。宋大明初,竟陵王誕 反廣陵,赤斧為軍主,隸沈慶之,圍廣陵城,攻戰有勳。 事寧,封永安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戶。除車騎行參軍, 出補晉陵令,員外郎,丹陽令。還除晉熙王撫軍中兵」 參軍。出為建威將軍、錢唐令,遷正員郎。《赤斧》治政為 百姓所安,吏民請留之,時議見許,改除寧朔將軍。太 祖輔政,以赤斧為輔國將軍、左軍會稽司馬,輔鎮東 境。遷黃門郎,淮陵太守。順帝遜位,於丹陽故治立宮, 上令赤斧輔送,至薨乃還。建元初,遷武陵王冠軍長 史,驃騎司馬,南東海太守,輔國將軍「並如故。」遷長兼 侍中,祖母喪去職。起為冠軍將軍、寧蠻校尉。出為持 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 事、雍州刺史,本官如故。在州不營產利,勤於奉公。遷 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世祖親遇與蕭景先相比,封南 豐縣伯,邑四百戶。遷給事中、太子詹事。赤斧夙患渴 利,永明三年,會世祖使甲仗衛三廂,赤斧不敢辭,疾 甚,數日卒,年五十六。家無儲積,無絹為衾。上聞之,愈 加惋惜。詔賻錢五萬、上材一具、布百匹、蠟二百斤,追 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懿伯。」子穎胄襲爵。

薛淵

按《南齊書》本傳,「淵,河東汾陰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 從子。本名道淵,避太祖偏諱,改安都。以彭城降鹵,親 族皆入北。太祖鎮淮陰,淵遁來南,委身自結果,幹有 氣力,太祖使領部曲,備衛帳內,從征伐。元徽末,以勳 官至輔國將軍、右軍將軍、驍騎將軍、軍主,封竟陵侯。 沈攸之難起,太祖入朝堂,豫章王嶷代守東府,使淵」 領軍屯司徒左府,分備京邑。袁粲據石頭,豫章王嶷 夜登西門遙呼淵。淵驚起,率軍赴難,先至石頭,焚門 攻戰。事平,明旦眾軍還集杜姥宅,街路皆滿,宮門不 開。太祖登南掖門樓處分眾軍各還本頓。至食後,城 門開,淵方得入見太祖,且喜且泣。太祖即位,增邑為 二千五百戶,除淮陵太守,加寧朔將軍,驍騎將軍如 故。尋為直閤將軍、冠軍將軍,仍轉太子左率。鹵遣偽 將薛道摽寇壽春,太祖以道摽淵之親近,敕齊郡太 守劉懷慰曰:「聞道摽分明來,其兒婦並在都,與諸弟 無復同生者。凡此類,無為不多方誤之,縱不全信,足 使豺狼疑惑。」令為淵書與道摽,示購之之意。鹵得書, 果追道摽,遣他將代之。世祖即位,遷左衛將軍。初,淵 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長安楊氏,淵私遣購贖, 梁州刺史崔慧景報淵云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 拔難。淵表求解職,至界上迎之,見許,改授散騎常侍、 征鹵將軍。淵母南歸,事竟無實。永明元年,淵上表解 職,送貂蟬。詔曰:「遠隔殊方,聲問難審。淵憂迫之深,固 辭朝」列。「昔東關舊典,猶通婚宦,況母出有差,音息時 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許。便可斷表,速還章服。」淵以贖 母既不得,又表陳解職,詔不許。後鹵使至,上為淵致 與母書。車駕幸安樂寺,淵從駕乘鹵橋。先是,敕羌鹵 橋不得入仗,為有司所奏,免官見原。四年,出為持節、 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將軍如故。明年,遷右軍司 馬,將軍如故。轉大司馬、濟陽太守,將軍如故。七年,為 給事中、右衛將軍,以疾解職歸家,不能乘車,去車腳, 使人轝之而去,為有司所糾,見原。八年,為右將軍、大 司馬,領軍討巴東王子響。子響軍主劉超之被捕急, 以眠褥雜物十餘種賂淵自逃,淵匿之軍中,為有司 所奏,詔原。十年,為散騎常侍,將軍如故。世祖崩,朝廷 慮魏南寇,假淵節、軍主、本官如故。尋加驍騎將軍,假 節、本官如故。隆昌元年,出為持節、督司州軍事、司州 刺史,右將軍如故。延興元年,進號平北將軍,未拜,卒。 明帝即位,方有詔「賻錢五萬,布五百疋,剋日舉哀。」

蕭穎胄

按《南齊書蕭赤斧傳》,赤斧子穎胄,字雲長,弘厚有父 風。起家祕書郎。太祖謂赤斧曰:「穎胄輕朱被身,覺其 趨進轉美,足慰人意。」遷太子舍人。遭父喪,感腳疾,數 年然後能行。世祖有詔慰勉,賜醫藥,除竟陵王司徒 外兵參軍,晉熙王文學。穎胄好文義,弟穎基好武勇。 世祖登烽火樓,詔群臣賦詩,穎胄詩合旨,上謂穎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