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卿文弟武,宗室便不乏才。」除明威將軍、安陸內史, 遷中書郎。上以穎胄勳戚子弟,除左將軍,知殿內文 武事,得入便殿中為新安太守,吏民懷之。隆昌元年, 永嘉王昭粲為南徐州,以穎胄為南東海太守、行南 徐州事。轉持節、督青冀二州軍事、輔國將軍、青冀二 州刺史,不行,除黃門郎,領四廂直,遷衛尉。高宗廢立, 穎胄從容不為同異,乃引穎胄預功。建武二年,進爵 侯,增邑為六百戶,賜穎胄以常所乘白。牛。上慕儉 約,欲鑄壞大官元日上壽銀酒鎗,尚書令王晏等咸 稱盛德。穎胄曰:「朝廷盛禮,莫過三元。此一器既是舊 物,不足為侈。」帝不悅。後預曲宴,銀器滿席,穎胄曰:「陛 下前欲壞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有慚色。冠軍 江夏王寶元鎮石頭,以穎胄為長史,行石頭戍事。復 為衛尉,出為冠軍將軍、廬陵王後軍長史、廣陵太守, 行南兗州府州事。是年,鹵動揚聲,當飲馬長江,帝懼, 敕穎胄移居民入城。百姓驚恐,席卷欲南渡,穎胄以 賊勢尚遠,不即施行,鹵亦尋退。仍為持節、督南兗徐 青冀荊五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和帝為 荊州,以穎胄為冠軍將軍、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行 荊州府州事。東昏侯誅戮群公,委任廝小。崔、陳敗後, 方鎮各懷異計。永元二年十月,尚書令、臨湘侯蕭懿 及弟衛尉暢見害,先遣輔國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 守劉山陽領三千兵,受旨之官,就穎胄共襲雍州。雍 州刺史梁王將起義兵,慮穎胄不識機變,遣使王天 虎詣江陵,聲云「山陽西上,并襲荊、雍。」書與穎胄,或勸 同義舉,穎胄意猶未決。初,山陽出為南州,謂人曰:「朝 廷以白虎幡追我,亦不復還矣。」席卷妓妾,盡室而行。 至巴陵,遲回十餘日不進。梁王復遣天虎賫書與穎 胄,陳設其略。是時,或云山陽謀殺穎胄,以荊州同義 舉。穎胄乃與梁王定契,斬王天虎首,送示山陽,發百 姓車牛聲,云起步軍征襄陽。十一月十八日,山陽至 江津,單車白服,從左右數十人詣穎胄。穎胄使前汶 陽太守劉孝慶、前永平太守劉熙曄、鎧曹參軍蕭文 照、前建威將軍陳秀、輔國將軍孫末伏兵城內,山陽 入門,即於車中亂斬之。副軍主李元履收餘眾歸附, 遣使蔡道猷馳驛送山陽首於梁王,乃發教、纂、嚴,分 部購募。東昏聞山陽死,發詔討荊、雍。贈山陽寧朔將 軍、梁州刺史。穎胄有器局,既唱大事,虛心委己,眾情 歸之。加穎胄右將軍、都督行留諸軍事,置佐史,本官 如故。西中郎司馬夏侯詳加征鹵將軍。遣寧朔將軍 王法度向巴陵。穎胄獻錢二十萬,米千斛、鹽五百斛; 諮議宗塞、別駕宗史獻穀二千斛,牛二頭,換借富貲, 以助軍費。長沙寺僧業富沃,鑄黃金為龍數千兩,埋 土中,歷相傳付,稱為「下方黃鐵」,莫有見者,乃取此龍 以充軍實。十二月,移檄西中郎府長史、都督行留諸 軍事、右軍將軍、南郡太守、南豐縣開國侯蕭穎胄、司 馬征鹵將軍、新興太守夏侯詳告京邑百官、諸州郡 牧守:夫運不嘗夷,有時而陂;數無恆剝,否極則亨。昔 商邑中微,彭韋投袂,漢室方昏虛。「效節,故風聲永 樹,卜世長久」者也。昔我太祖高皇帝德範生民,功格 天地,仰緯彤雲,俯臨紫極。世祖嗣興,增光前業,雲雨 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 鬱林昏迷,顛覆厥序,俾我大齊之祚,翦焉將墜。高宗 明皇帝建道德之盛軌,垂仁義之至蹤,紹二祖之鴻 基,繼三五之絕業,昧旦丕顯,不明求衣,故奇士盈朝, 異人輻湊。若乃「經禮緯樂之文,定鼎作洛之制,非雲 如醴之祥,白質黑章之瑞」,諒以則天比大,無德稱焉。 而嗣主不綱,窮肆陵暴,十愆畢行,三風咸襲。喪初而 無哀貌,在慼而有喜容,酣酒嗜音,罔懲其侮,讒賊狂 邪,是與比周。遂令親賢嬰荼毒之誅,宰輔受葅醢之 戮。江僕射蕭、劉領軍、徐司空、沈僕射、曹右衛,或外戚 懿親,或皇室令德,或時宗民望,或國之虎臣,並勳彰 中興,功比周邵,秉鈞贊契,受遺先朝,咸以名重見疑, 正直貽斃,害加黨族,虐及嬰孺,曾無渭陽追遠之情, 不顧本枝殲落之痛。信必見疑,忠而獲罪,百姓業業, 罔知攸暨。崔慧景內逼淫刑,外不堪命,驅土崩之民, 為免死之計,倒戈回刃,還指宮闕,城無完守,人有異 圖。賴蕭令君勳濟宗祏,業拯蒼氓,四海蒙一匡之德, 億兆憑再造之功。江夏王拘迫威強,牽制巨力,跡屈 當時,迺心可亮。竟不能內恕探情,顯加鴆毒。蕭令自 以親惟族長,任實宗臣,至誠苦言,朝夕獻入。讒醜交 搆,漸見疏疑,浸潤成災,奄離怨酷。用人之「功,以寧社 稷,刈人之身,以騁淫濫。台輔既誅,姦小競用,《梅蟲兒》、 茹法珍妖忍愚戾,窮縱醜惡,販鬻主威,以為家勢,營 惑嗣主,恣其妖虐。宮女千餘,裸服宣媱;孽臣數十,袒 裼相逐。帳飲闤肆之間,宵遊街陌之上,提挈群豎,以 為歡笑。劉山陽潛受凶旨,規肆狂逆,天誘其衷,即就 梟翦。夫天生蒸民,樹之以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豈 有尊臨寓縣,毒遍黔首,絕親戚之恩,無君臣之義。功 重者先誅,勳高者速斃。九族內離,四夷外叛,封境日 蹙,戎馬交馳,帑藏既空,百姓已竭。不卹不憂,慢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