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國上將軍、薊州刺史,仍命樹碑,以時致祭。

王毅

按《金史忠義傳》:「毅,大興人,經義進士,累官東明令。貞 祐二年,東明圍急,毅率民兵願戰者數百人拒守。城 破,毅猶率眾抗戰,力窮被執,與縣人王八等四人同 驅之郭外,先殺二人,王八即前跪,將降,毅以足踣之, 厲聲曰:『忠臣不佐二主,汝乃降乎』?驅毅者以刃斫其 脛,毅不屈而死。贈曹州刺史。」

馬驤

按《金史忠義傳》:驤,禹城人也。登進士,歷官有聲。貞祐 三年,為曹州濟陰令。四月,大元克曹州,驤被執,軍卒 搒掠求金,驤曰:「『吾書生,何從得是』?又使跪,驤曰:『吾膝 不能屈,欲殺即殺,得死為大金鬼足矣』。」遂死。贈朝列 大夫、泰定軍節度副使,仍樹碑於州,以時致祭。貞祐 四年七月,詔以其男惟賢於八貫石局分收補。

張順

按《金史忠義傳》:順,淄州士伍。淄州被圍,行省侯摰遣 總領提控王庭玉將兵救之。庭玉募順等三十人往 覘兵勢,且欲令城中知援兵之至,乘夜潛至城下。順 為所得,執之,使宣言「行省軍敗績,庭玉亦死,宜速降。 順陽許諾,既乃呼謂城中曰:『外兵無多,王節度軍且 至,堅守毋降』。兵刃交下,順曰:『得為忠孝鬼足矣』。」遂死。 淄人知救兵至,以死守,城賴以完。後贈宣武將軍、同 知棣州防禦使事,詔有司給養其親,且訪其子孫優 加任用。

吳僧哥

按《金史忠義傳》:「僧哥,西南路唐古乙剌糾上沙燕部 落人,拳勇善騎射。大安間,選籍山西人為兵,僧哥充 馬軍千戶,有功。貞祐初,遷萬戶,權順義軍節度使。朔 州失守,僧哥復取之,真授同知節度使事。弟權同知 節度使事迪剌真授節度副使,權節度副使。燕曹見 真授節度判官。提控馬壽兒以下,遷授有差。眾苦乏」 食,僧哥乞賜糧十五萬斛。朝廷以為「應州已破,朔為 孤城,其勢不可守」,乃遷朔之軍民九萬餘口,分屯於 嵐、石、隰、吉、絳、解之間,未行,大元兵至朔州,戰七晝夜 有功,加遙授同知太原府事兼同知節度使事,迪剌 石州刺史,曹兒同知岢嵐州防禦使事。四年,始遷其 民南行,且戰且行者數十里,僧哥力憊,馬躓死焉,時 年三十。詔贈鎮國上將軍、順義軍節度使。

尼龐古蒲魯虎

按《金史忠義傳》:「蒲魯虎,中都路猛安人。明昌五年進 士,累官補尚書省令史。從平章政事僕散揆伐宋,兵 罷,除同知崇義軍節度使事。察廉改東平府治中,歷 環州、裕州刺史,翰林待制,開封府治中,大理卿。尋擢 知河南府事,兼河南路副統軍。貞祐四年,急備京西, 為陝州宣撫副使,兼西安軍節度使。是歲大元兵取」 潼關,戍卒皆潰,蒲魯虎禦戰,兵敗死焉。

陀滿斜烈

按《金史忠義傳》:「斜烈,咸平路猛安人。襲父猛安,明昌 中,以所部兵充押軍萬戶,戍邊。承安中,討契丹有功, 除陳州防禦使,遷知平涼府事,改保大軍節度使,徙 知彰德府事。貞祐四年,大元兵復取彰德,斜烈死焉。」

奧敦醜和尚

按《金史忠義傳》:「和尚為代州經略使。貞祐四年八月, 大元兵攻代州,和尚禦戰,敗績,身被數創,被執。欲降 之,不屈,遂死。」

鞏彥暉

按《畿輔通志》:「彥暉,易州人。與兄彥榮俱以武勇稱。初, 彥榮以百夫長隸千戶何伯祥麾下,累有戰功。後告 老,以彥暉代之。諸軍伐宋,彥暉累戰有功。歲己未,兵 次武昌,宋援兵四集,彥暉逆戰,有舟數十來挑戰,彥 暉逐之入湖中,伏出,圍彥暉數匝,左右莫能近。彥暉 以短兵接,身被重傷,度不可免,遂投水中。敵援之出」, 載歸江州,見宋官不屈,問以事,不對,竟死,年五十有 六。

陳祐

按《畿輔通志》:「祐寧,晉人。博究經史,鄉黨尊師之。歷官 至浙東道宣慰使,以禦寇被執,不屈死,諡忠定。」

周馳

按《濟南府志》:「馳,濟南人。貞祐中,濟南破,不肯降,攜孫 投井死。」

烏古論德升

按《金史忠義傳》:「德升,本名六斤,益都路猛安人。明昌 二年進士,累官補尚書省令史、知管,差除,除吏部主 事,絳陽軍節度副使。丁父憂,起復太常博士,東平治 中。大安初,知弘文院,改侍御史。論西京留守紇石烈 執中姦惡,衛紹王不聽,遷肇州防禦使。宣宗遷汴,召 赴闕,上言泰州殘破,東北路招討司猛安謀克人皆 寓於肇州,凡徵調往復甚難。乞升肇州為節度使,以 招討使兼之,置招討副使二員,分治泰州及宜春。」詔 從之。進翰林侍讀學士,兼戶部侍郎。俄以翰林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