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0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有如讒者之說也。雖有讒者百人,二公將不信之矣。

愈何懼而慎?」既以語應客,夜歸,私自尢曰:「咄!市有虎」, 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詩》曰:「取彼讒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傷于讒疾 而甚之之辭也。又曰:「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 君子信讒,始疑而終信之之謂也。孔子曰:『遠佞人』。夫 佞人不能遠,則有時而信之矣。今我恃直而不戒,禍 其至哉!」徐又自解之曰:「市有虎,聽者庸也;曾參殺人, 以愛惑聰也;巷伯之傷,亂世是逢也。今三賢方與天 子謀所以施政於天下,而階太平之治,聽聰而視明, 公正而敦大。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不邇讒邪, 敦大則有以容而思。彼讒人者,孰敢進而為讒哉?雖 進而為之,亦莫之聽矣。我何懼而慎?」既累月,上命李 公相客謂愈曰:「子前被言于一相,今李公又相,子其 危哉?」愈曰:「前之謗我于宰相者,翰林不知也。後之謗 我于翰林者,宰相不知也。今二公合處而會,言若及 愈,必曰:『韓愈亦人耳,彼敖宰相,又敖翰林,其將何求? 必不然,吾乃今知免矣』。」既而讒言果不行。

《原謗》
前人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 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 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禍及亦怨之,己不儉而 而貧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況 于君乎?況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 帝天下,君一國者,可不慎與!故堯有不慈之毀,舜有 「不孝」之謗。殊不知堯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 萬世乃不在於父。嗚呼!堯舜大孝也,民且謗之。王天 下,有不為堯舜之治者,則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違 之,折而族之,不為甚矣。

《讒國》
沈顏

知佞之讒讒忠,不知佞之讒讒國,故人君弗為意也。 且曰:「彼誠佞邪,予不過寵一臣;彼誠忠邪,予不過黜 一臣。」予授天命,有天下,豈少若人乎?奈何咈予心而 不知寵一佞而百佞進,黜一忠而百忠退,矧忠者寡 而佞者眾乎?是以宰嚭讒子胥而吳滅,趙高讒李斯 而秦亡,無極讒伍奢而楚昭奔,靳尚讒屈原而楚懷 囚愚。故曰:「知佞之讒,讒忠;不知佞之讒,讒國悲矣。」

《元和辨謗略序》
唐·次

臣聞乾坤定而上下分矣,至於播四時之候,遂萬物 之宜,在驗乎妖祥之二氣。祥氣降則為豐為茂,妖氣 降則為沴為災,君臣立而卑高隔矣。至於處神明之 奧,詢獻納之辭,在審乎邪正之二說。正言勝則為忠 為讜,邪言勝則為讒為諛。故《詩》云:「萋兮斐兮,成是貝 錦。」刺其組織之甚巧也。語曰:「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 人惡其莠,言之蠹政也。」蓋謂似信而詐,似忠而非,便 便可以動心,捷捷可以亂聽,豈止鵜鴂彤丹,薏苡惑 珠者哉!況立國立家,自中徂外,道偏則刑罰不中,讒 勝則忠孝靡彰。逖覽前聞,緬思近古,招賢容鯁,遠佞 嫉邪。慮之則深,防之未至。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 垂衣御㝢,化洽文明。謨猷博訪於縉「紳,旌賁屢臻于 巖穴,尚復廣四目,周四聰,制治皆在于未萌,作範將 垂于不朽。」乃詔掌文之臣令孤楚等,上自周漢,下洎 隋朝,求史籍之忠賢,羅讒夫之事跡,敘瑕釁之本末, 紀謠詠之淺深,編次指明,勒成十卷。昔虞舜有堲讒 之命,我皇修辨謗之書,千古一心,同垂至理。將俟法 宮退日昃之政,別殿「備乙夜之觀」,則聖慮先辨,謗何 由興?上天不言,而人自信矣。

《代史館王相公謝令樞密使宣諭奸邪表》

錢珝

臣某等言:「臣嘗讀《漢史》,竊見上官桀、桑弘羊皆惡霍 光之忠于王室也,欲奪其權,遂詐為燕王,上書言光 將有非常之變。而昭帝知其詭詐,欲害賢良,顯發怒 言,保明元輔。識者以為漢昭之聰睿,遠過周成。臣等 每閱其書,實感其事,以為後代不復有之。」今月某日, 獲延英奏事,親奉聖言。且以陛下深懼艱屯,欲清教 「化,寤亂階於前事,窮蠹本於小人,既以誅鋤,方期屏 絕。而常有技術賤微之輩,班行險躁之徒,潛結詭謀, 輒投邪隙,且相授引,遂有譖傷,間諜滋深,根株甚鉅。 而聖心不動,睿鑒有融,盡辨讒諛,靡容交亂。致臣於 不疑之地,知彼有禍人之心。且赫揚於斯,必令懲革, 覲於左右,永杜奸邪。臣等且懼且驚」,載思載感,還至 公府,未知所安。樞密使某等,又至中書,備傳睿旨,「伏 知李遂、劉達等共謀推薦李潔秉政,因此大惑天聽, 君臣之所難聞,乾坤之所共棄。有李遂之奏,肆志巧 言,而陛下不以為疑,祇以為恕,凡所布諭,必盡洪纖。 某等復宣陛下之言,不惟保任臣等,兼欲擊斷此輩, 彰明我心。臣等稟命」而思,激情以泣,自有邦國,誰無 君臣。今此讒邪,忍施陷穽。密構於一夫之口,何術可 知?潛行于萬乘之前,何人敢辨?雖陛下察之不惑,隱 之不言,有此釁端,加於輔相,臣之寤寐,將至驚狂。一 旦親奉堯言,俾行漢律,使罪人斯得,餘讒自安,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