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宋史張存傳》:「存字誠之,冀州人。舉進士,為安肅軍 判官。天禧中,改著作佐郎,知大名府朝城縣,遷侍御 史,歷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戶部度支副使。西邊動 兵,以天章閣待制為陝西都轉運使,遷龍圖閣直學 士,知延州。以母老憚行,徙澤州,知開封府,使河北王 則反,坐失察,降知汀州。存婿李揚之弟李教,因醉為」 妖言,事覺自縊死。或言教不死,在貝州,父母私屬以 存故得免。御史案驗無狀,猶奪職知池州,又徙郴。久 之,乃復職,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家居矜莊,與 賓友燕接,垂足危坐,終日未嘗傾倚。卒,諡恭安。

張忠

按《宋史張忠傳》:「忠字聖毗,開封人。先世業農,忠慷慨 不事生產。初隸禁軍,累遷神龍衛左第二軍指揮使。 仁宗即位,遷天武左第三指揮使,融州刺史,改天武 右廂指揮使,拜齊州團練使,擢知滄州、本路鈐轄,徙 澶州總管。以疾求醫京師,卒。」

張希一

按《宋史張耆傳》:「希一,字簡翁,以父耆任,累官引進使, 歷知冀、邢等九州絓兄得一,累監洪州鹽,復為河北 緣邊安撫副使,徙成都利州路鈐轄,真定府路總管, 以均州防禦使提舉集禧觀,卒。」

張利一

按《宋史張耆傳》:「耆子利,一字和叔,以廕補供奉官、光 州都監,提點京東、淮南刑獄,知莫、冀二州,為河北緣 邊安撫都監,知廣信軍,徙知保州、雄州,累遷定州路 鈐轄,進馬步軍總管,絡雄州團練使。」

張奎

按《宋史張亢傳》:「『亢兄奎,字仲野,先亢中進士,歷官右 諫議大夫,知江寧府,徙審官院,知河南府。初,全義守 洛四十年,洛人德之,有生祠,及見奎偉儀觀,曰真齊 王孫也』。因復興齊王祠。歲餘,以能政聞,遷給事中。歸 朝,京東盜起,加樞密直學士,知鄆州,數月,捕諸盜悉 平。奎治身有法度,風力精強,所至有治跡,吏不敢欺。」 子燾,龍圖閣直學士。

張亢

按《宋史張亢傳》,「亢字公壽,自言後唐河南尹全義七 世孫,家於臨濮。少豪邁,有奇節。進士及第,為廣安軍 判官,應天府推官,改大理寺丞,僉書西京判官事,通 判鎮戎軍。丁母憂,起為如京使,累遷右騏驥使、忠州 刺史,徙鄜延路,知鄜州。會契丹欲渝盟,領果州團練 使,知瀛州。葛懷敏敗,遷四方館使,涇原路經略安撫」 招討使、知渭州。亢聞詔即行。及至,敵已去,鄭戩統四 路,亢與議不合,遷引進使,徙并代副都總管、知代州, 加領眉州防禦使,復為涇原路總管、知渭州。會給郊 賞,州庫物良而估賤,三司所給物下而估高,亢命均 其值,以便軍人。轉運使奏亢擅減三司所估,降知磁 州,改將作監、知和州。坐失舉,徙筠州。久之,復眉州防 禦使、真定府路副都總管。遷客省使,以足疾知衛州, 徙懷州。坐與鄰郡守議河事會境上,經夕而還,降曹 州鈐轄,改河陽總管,以疾辭為祕書監。未幾,復客省 使、眉州防禦使、徐州總管,卒。亢好施輕財,馭軍嚴明, 所至有風跡。

張揆

按《宋史張揆傳》:「揆字貫之,其先范陽人,後徙齊州。擢 進士第,歷北海縣尉,改大理寺丞,以疾解官。陳執中 安撫京東,薦揆經明行淳,召為國子監直講,徙諸王 府侍講。以尚書度支員外郎、直史館、荊王府記室參 軍,擢天章閣待制,累遷右諫議大夫,進龍圖閣直學 士、給事中,判太常寺,加翰林侍讀學士,知審刑院,出」 知齊州。揆性剛狷少容,闊於世務,然好讀書,老而不 倦。與弟掞相友愛。掞為龍圖閣直學士。

張掞

按《宋史張掞傳》,「掞字文裕,齊州歷城人。父蘊,咸平初 監淄州兵。契丹入寇,游騎至淄、青間,蘊力治守備,游 騎為之引去。掞幼篤孝,蘊病,刲股肉以療。舉進士,知 益都縣。丁內艱,徒跣舉柩,叩首流血,與兄揆廬墓左。 明道中,京東饑,盜起,以御史中丞范諷薦,知萊州、掖 縣,為集賢校理,四遷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成德軍,入」 判太常司農事,累官戶部侍郎致仕,熙寧七年,卒。掞 忠篤誠慤,事揆如父,理家必諮而行,為鄉黨矜式。

張觀

按《宋史張觀傳》:「觀字思正,絳州絳縣人。少謹愿好學, 中服勤辭學科,擢為第一,授將作監丞,通判解州。會 鹽池吏以贓敗,坐失舉劾,降監河中府稅,復通判果 州,改祕書省祕書郎。仁宗即位,遷太常丞,擢右正言, 為三司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改右司諫,知制誥,判 登聞檢院,出知杭州,還判國子監,累遷左司郎中,知」 審官院,拜同知樞密院事。康定中,西兵失利,議點鄉 兵,不決,遂罷。以資政殿學士知相州,歷知應天、河南 府。以父居業高年多病,請便郡。以觀文殿學士知許 州,月餘拜左丞。丁父憂,哀毀卒,諡文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