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或補中益氣湯合生脈散,以防毒陷。

豁心氣者。疔毒入心,則神昏口乾,煩悶恍惚似醉,嘔 吐不定,危證也。實者,用萬病解毒丹,以黃連、當歸煎 湯化下。虛者,用古芎歸湯加茯苓、茯神、遠志、蓮肉清 之。毒上攻心,嘔者,護心散。有因服賽命丹吐者,亦宜 此解之。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煩渴身痛便祕者,漏蘆 飲子。煩躁作渴者,竹葉黃芪湯。 外治輕者,單蟾酥為末,以白麪和黃丹搜作丸如麥 米大,用針挑破頂頭,以一粒納入,效。重者「賽金丹」,危 篤者「提釘錠子。」

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宜急 灸之,并服「賽命丹。」亦有復醒者,如偏僻之處,藥難尋 覓,唯灸有回生之功,若專疎利表散者危。

《紅絲瘡證治》

因喜怒不常,血氣逆行,而生於手足間,有黃疱,其中 忽紫黑色,即有一條紅絲迢逓直上而生。若至心腹, 則使人昏亂不收。或有生兩三條紅絲者,急以針橫 截紅絲所到之處刺之,令其出血,以膏藥貼,或嚼萍 草根敷之立愈。

《多骨疽證治》

此證由瘡久潰,氣血不能榮於患處,久則腐爛,有骨 脫出,宜補脾胃,壯元氣,十全大補湯、腎氣丸主之。外 以附子餅灸,或蔥熨法,祛散寒邪,補接榮氣,則骨自 脫,瘡自斂。若腎氣虧損,其骨漸腫,荏苒歲月,潰膿出 骨,亦當用蔥熨法。若投以尅伐,則正氣益虛,邪氣益 甚,鮮有不誤。

有上齶腫硬,年餘方潰,半載未愈,內熱體倦作渴,用 補中益氣湯、腎氣丸,元氣漸復,出骨一塊,仍服前藥 而愈。有足背腫落一骨者,有手背腫落一骨者。

《樓英醫學綱目》

行年血忌

十歲,二十二歲,三十三歲,七十三歲,已上四人,百神 在上部,不可患癰疽發背,見血者死。申子辰年,血忌, 餘年不妨,男女同。

二十五歲,三十一歲,六十八歲,七十四歲,以上四人, 百神在額,不可患瘡腫,見血者死。

十八歲,二十四歲,三十五歲,四十五歲,五十六歲,六 十七歲,七十二歲,八十九歲,以上八人,百神在兩肩 隅,不宜患癰疽瘡腫,見血者死。

十二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五十九歲,六十六歲,九 十七歲,以上六人,百神在中部,不可患癰疽發背,見 血者死。巳酉丑年血忌,餘年不妨。男女同。

三十二歲,四十二歲,五十五歲,六十一歲,以上四人, 百神在肩背,不可患癰疽,見血者死。

十九歲,二十六歲,四十九歲,五十六歲,五十七歲,六 十二歲,八十歲,九十一歲,以上八人,「百神在肝肺俞, 不宜患癰腫,見血者死。」

十一歲,二十三歲,二十四歲,五十八歲,九十六歲,以 上五人,「百神在脅肋,不可患癰疽,見血者死。」

十四歲,二十九歲,三十九歲,四十六歲,五十二歲,六 十歲,六十九歲,七十六歲,八十一歲,八十八歲,九十 五歲,以上十一人,百神在下部,不可患瘡漏疾,見血 者死。下部尤忌見勞瘵人,不宜下部出膿,難瘥。 十一歲,十五歲,二十七歲,六十三歲,七十五歲,以上 五人,百神在尻尾間,不可患癰疽,見血者死。

十三歲,二十八歲,五十二歲,七十二歲,九十三歲,以 上五人,「百神在足下,不可患癰疽,見血者死。」

二十一歲,三十八歲,四十一歲,五十歲,以上四人,百 神在遍身,不可患瘡腫,見血者不治。

虛實寒熱宜忌

「凡發背及癰疽,皆在背上,不問大小,有疼無疼,或熱 或不熱,或冷或不冷,但從小至大,腫起至一尺以上 者。其赤腫焮熱者,即用緊急收赤腫藥圍定,不令引 開中心,即用抽膿聚毒散」貼之,急令散毒外透,內服 排膿縮毒內托湯藥。候膿成,相次破穴,看瘡大小深 淺,內發其膿汁,膿水大泄,急須托裏內補。雖破穴膿 汁不多,再須排膿拔毒,透後慎不令再腫,須疼止腫 消,患人自覺輕便,即是順疾也。最宜節慎飲食,其熱 毒方盛,或發大渴,多飲冷水及冷漿之類,此是毒氣 攻心,令口乾煩渴,但以心氣藥內補臟腑即止矣。

不可患癰疽者七處

眼後虛處,頤接骨處,陰器根上毛間,胯與尻骨接處, 耳門前後車骨接處,諸因小腹風水所成癰疽,及頷 骨下近耳後虛處,鼻骨中,並能害人。但以諸法療之, 或有得瘥,惟眼後虛處最險。

疔瘡

疔瘡皆生四肢,發黃疱,中或紫黑,必先痒後痛,先寒 後熱也。

疔瘡者,必發於手足之間,生黃疱,其中或紫黑色,有 一條如紅線直上,倉卒之際,急宜以針於紅線所至 處刺出毒血,然後以蟬酥乳香膏等藥,於正瘡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