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末避亂隱山,洪武初始出仕,歷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著《詩經解頤》四卷。其門人丁隆題其後曰:《詩經解頤》 一編,先師文淵閣大學士一齋朱先生之所述也。先 生」得家學之傳,經籍無不考賾。至古詩三百篇,尤博 極其趣。每授諸弟子,於發明肯綮處輒錄之。時愚亦 在門,不數年成集,俾誦之者不待玩諸心而喜形於 色。先生遂取「匡說」、「《詩》解人頤」之語以名之。其子叔。 「既鋟諸梓,遠邇讀《詩》之士往往稱之,不啻良金美玉」 之重焉。比年愚承乏南昌司訓,上下亦莫不重是編 之便學者,但歲久不能無「亥豕《魯魚》」之難辨,於是僉 議命工重刻,以廣其傳。愚僭分章析類,正其譌誤,以 便觀覽,亦未必無小補云。其後楊士奇得其書,極寶 重之,謂此書曾刻之南昌。士奇得諸善之門人兵部 侍郎盧淵書,凡二冊。

《義烏縣志》:「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秀爽奇敏,師事黃 溍。洪武初,授江西儒學提舉司校理,遷起居注,同知 南康府事。召脩《元史》,為總裁官。書成,擢翰林待制兼 國史編修。奉使雲南,為梁王把都所害。正統間,追贈 翰林學士,諡文忠。著述甚富,于經學尤深。有詩草木 鳥獸名《急就章》一篇。」

《福寧州志》:「高頤字應昌,洪武中,舉孝廉,任海鹽知縣。 所著《詩集傳解》二十卷。」

《雲南通志》:「楊禹錫,太和人,著《詩義》二卷。洪武間,以經 明行修辟授本縣學訓導。」

《錢塘縣志》:「瞿佑字宗吉,洪武中,以薦歷仁和、臨安、宜 陽訓導,陞周府右長史。永樂間,謫戍保安。洪熙乙巳, 英國公奏請赦還,令主家塾。著有《詩經正葩》若干卷。」 《閩縣志》:「鄭旭著《詩經總旨》一卷,建文中儒學訓導。」 《天台縣志》:「魯穆,永樂丙戌進士,累官都察院右僉都 御史,理院事,著有《葩經或問》。」

《台州府志》:「范理字道濟,宣德丙戌進士,官至南京吏 部左侍郎。著《詩經集解》三十卷。」

《靖江縣志》:「劉翔,宣德己酉舉人,官翰林院檢討,著有 《詩口義》若干卷。」

《鄞縣志》:「楊守陳字維新,景泰進士,歷官南京吏部侍 郎。孝友方正,與人交篤於信誼。居官恂恂,身若不勝 衣,言若不出口。至說理論事辨是非,毅然不可屈。博 學多識,文詞藻雅,尤湛深經術。著有《詩私抄》四卷。其 序略云:『《詩》三百篇皆孔子所錄。其序或謂作於孔子, 又或以為子夏、毛公,或以為衛宏,莫能定也。然自漢』」 毛公據《序》作《傳》,而鄭康成之《箋》從之,他儒莫不尊《序》 如《經》,獨朱子《集傳》主夾、漈之說,以《序》說謬妄淺拙,實 漢儒所作,然主《夾》《漈》而於鄭、衛諸風盡斷為淫詩,則 東萊固嘗議之。蒙今日味諸經《詩》,則專抄《集傳》,獨於 疑未釋者,或仍從《傳》《箋》,或易以他說,或寫愚見附焉。 守陳之意,以諸淫詩為秦火之後,漢儒誤收以備三 百之數,故於所著《私抄》中,多刪削而改編之。

《樂平縣志》:「王逢字原夫,宣德初,薦授富陽學訓導。尋 以明經召見,放歸,杜門講學,鄉里稱曰『松鄔先生』。著 《詩經講說》二十卷。」

《江西通志》:「孫鼎字宜鉉,廬陵人。宣德間領鄉薦,任松 江教授,擢監察御史,提督南畿學政。著《詩義集說》四 卷。」

《吉水縣志》:「易貴字天爵,景泰甲戌進士,官至辰州知 府。著《詩經直指》十五卷。」

《寧波府志》:「劉銓字世衡,慈谿人。以貢為丹徒訓導,著 《詩經發鑰》。」

《華亭縣志》:「王彥文號益齋,官嘉興縣學教諭,著有《詩 傳旁通》若干卷。」

《浙江通志》:「鄭滿字守謙,慈谿人。弘治壬子舉人,濮州 知州。著《詩經講義》。」

《常熟縣志》:「丁奉,正德戊辰進士,著《詩經臆言》。」

《聞喜縣志》:「李淮字巨川,正德甲戌進士,官都察院右 僉都御史。著有《詩經童訓辨疑》若干卷。」

《新鄭縣志》:高尚賢,正德丁丑進士。著《詩經擿玉 鄞縣志》:「張邦奇,字常甫,弘治進士,以檢討為湖廣提 學副使。下教曰:『學不孔、顏,行不曾、閔,雖文如雄、褒,吾 且斥之』。諸生競勸。時世宗方為興獻世子,獻皇遣就 試,已居北而世子居南。文成送入學,世宗由此知邦 奇。歷南京祭酒,以身為教,學規整肅。就遷吏部侍郎, 掌部」事。推轂善類,不可干以私。晉禮部尚書,以母老 欲便養,改吏部。贈太子太保,諡「文定。」所著經說,皆粹 然一出於正,有《毛詩說》一卷。

《朝邑志》:「韓邦奇字汝節,登正德三年進士,歷兵部尚 書,贈太子少保。性嗜學,自諸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 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毛詩末喻》 若干卷。」

《開州志》:「王崇慶字德徵,正德戊辰進士,歷南京吏、禮 二部尚書。著《詩經衍義》。其言曰:『學《詩》奈何?曰:本之吾 心以審其幾,參之事物以觀其變,弘之學問思辨以 廣其志,反之無聲無臭以會其極。其庶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