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局,寅在禮局中,討論精審,諸儒皆推服。書成辭還, 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之,學者稱為「梁五經。」所著 有《詩經演義》行於世。

陳謨,字一德,泰和人。邃於經學,旁及子史百家,涉流 探源,辨析純駁,犁然歸於至正。隱居不求仕,而究心 經世之務,一時經生學子多從之游。洪武初,徵詣京 師,賜坐議禮。學士宋濂、待制王褘請留為國學師。謨 引疾辭歸,家居教授。所著有《詩經演疏》行世。

張洪,字宗海,常熟人。幼穎異,好讀書。洪熙元年擢翰 林修撰。所著有《詩經正義》諸書,多散佚不傳。常熟自 元以前無以儒學名者,有之自洪始。

吾冔字景端。同時鄭滿字守謙,慈谿人。舉弘治五年 鄉試,授臨清學正,亦以正道迪人。歷知道州、濮州,有 惠政,士民畏愛。所著有《詩經講義》《三禮合參》及詩文 稿若干卷。

季本,字明德,會稽人。性敏慧,刻厲好學。弱冠舉於鄉。 連遭父母喪,家居十二年,窮探載籍。既師事王守仁, 獲聞「良知」之訓,乃悔其舊學,一意窮經。舉正德十二 年進士,授御史。落職歸,家具蕭然,乃載書攜諸子就 居僧寺,晨夕編摹,寒暑無間。餘二十年。所著有《詩說 解頤》,後學莫不推之,稱為「彭山先生。」

李舜臣,字懋欽,山東樂安人也。嘉靖二年會試第一。 授戶部主事,遷南京國子司業。始,舜臣取《易》《詩》《書》《儀 禮》《禮記》《左傳》,分日讀之,每六日一《易》。初苦漢、唐人註 疏難入,已知其指歸在《爾雅》。《爾雅》本六書,乃質以篆 隸《廣韻》及陸德明《音義》。有所纂述。功未竟,及是益鍵 戶窮探。著《詩序考》《詩經考》諸書。一時經學之士未有 「出其右者。」

李經綸,字大經,南豐人。讀書好研精,以明道為己任。 為諸生,久不獲售,乃盡棄舊業,殫精經籍。作《詩教考》, 謂:「《詩》三百篇,漢儒求其數而不得,雜取逸詩之傳者 足之,殊失聖人刪詩本義。蓋採詩與刪詩不同,採則 善惡兼收而誅賞行焉。若刪而存淫詩,初學何知,毋 乃為導亂地。今本先聖之意,諸無益於天德王道之 粹者」刪之。

朱睦桔字灌甫。年二十盡通「五經。」其學不耑守師說, 聚漢、魏以來諸家,殫精研思,務求不詭於聖人。有弟 五人,親為教督,盡推遺產與之。神宗初,始建宗學,博 求可為師表者,周府共推睦桔,遂命為宗正,訓迪宗 人。乃嚴立科條,擇秀異者各占一經。每三日以午前 講《易》《詩》《書》,午後講《春秋》《禮記》,雖盛寒暑不輟,稍不率 者重懲之。自是宗人多向學。學者因其自號稱「西亭 先生。」

王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江西參議庭子也。幼讀《詩》至 死,麇章掩卷曰:「孔子放鄭聲,是詩胡為存哉?」必漢儒 誤拾其已刪者,宋人承陋不能辨耳。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資穎拔。年十六為諸生,即有志 聖賢之學,殫精經籍,聯同志講學,以通天地人曰儒 自命。為輯自古《河》洛太極諸圖,爰及天道、地道、人道, 悉以類編次,凡百二十七卷,曰《圖書編》。又著《詩經原 體》諸書,名播遠邇,弟子從遊甚眾。

顧大韶,字仲恭,常熟人。老於諸生,通經史百家及內 典,于《詩》《禮》尤精。其論《詩》,謂「當以《毛傳》為主。毛必不可 通,然後用鄭;鄭必不可通,然後用朱;毛、鄭、朱皆不可 通,然後網羅眾說而斷以己意。」於近代諸儒少許可, 獨推卓爾。康《十五國風論》,以為通儒。晚語友人:「吾欲 取《十三經》諸子墜言滯義,標舉數則,勒成一書,竊比」 程大昌《衍繁露》、王應麟《困學記聞》,庶有以謝友人。易 簀時,始繕寫所箋《詩》《禮》《莊子》付之其子,世所傳《炳燭 齋隨筆》是也。

卓爾康字去病,仁和人。其於學無所不該,而尤邃於 經術。所著《詩學》四十卷,談經者尚之。

張次仲,字元岵。舉天啟元年鄉試。久之,不第,亦不求 仕。既遭喪亂,益奮力經術,於《易》《詩》二經,並有著述。 呂柟,字仲木,高陵人,別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正 德三年登進士第一。授修撰,遷國子監祭酒。晉南京 禮部右侍郎,署吏部事。柟受業渭南薛敬之,接河東 薛瑄之傳,學以窮理實踐為主。時天下言學者,不歸 王守仁,則歸湛若水,獨守程、朱不變者,惟柟與羅欽 順云。所著有《詩序說》。

張元忭,字子藎。生有異質,好讀書。隆慶五年以廷試 第一,授修撰。萬曆初,嘗請進講《列女傳》於兩宮,修《二 南》之化,不省。

孟秋,字子成。兒時受詩,至《桑中》諸篇,輒棄去不竟讀。 舉隆慶五年進士。歷尚寶丞少卿。

《文苑艾南英傳》:「陳際泰家貧無書,於外家藥籠中見 《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督往田,則攜至田所,踞高 阜而哦,遂畢身不忘。」

《吳江縣志》:「曾堅仕元為禮部員外郎,太祖仍命原官。 宣德初,歷官雲南左布政使,著《詩疑大鳴錄》一卷。」 《江西通志》:「朱善字備萬,號一齋,豐城人。隱老之子。元